[发明专利]车体管件先切割相贯线后弯管的成型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1704.X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7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贾长虹;刘庆;常明;张莉;张光;邓立国;汪超;刘成功;褚琦;岳春光;李川;王玉梅;赵乐鑫;王力;刘秋晓;郭景美;李静;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15 | 分类号: | B21C37/15;B21D7/14;B21D7/16;B23K26/00;B23K26/38;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吕薇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管件先 切割 相贯线后 弯管 成型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车体管件先切割相贯线后弯管的成型工艺方法,包括对钢管无余量下料弯曲展开计算,确定各制件的钢管下料切割长度。依据计算的钢管下料切割长度,处理零件三维模型的总切割长度、切割线、弧口方向标记线后,形成激光切管机切割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激光切管机,进行切割;装夹和弯管。本发明利用激光切管设备对钢管相贯线无余量下料切割精度,通过三维模型展开长度计算及激光切管机自身切割精度保证;本发明采用先加工相贯线、后弯管的工艺技术,利用数控弯管设备先弯管、后加工相贯线其具有由装夹定位两次,减少至装夹定位一次,达到通过减少装夹次数来减少随机误差产生效果,弥补钢管先弯管、后加工相贯线工艺技术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车体管件先切割相贯线后弯管的成型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端部相贯线(弧口)加工及弯管成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为传统的角磨机打磨相贯线,缺点为单件打磨时间长、效率低,无法大批量生产,钢管打磨圆弧精度差,难保证尺寸精度;第二种为利用机加工铣床设备加工相贯线,先进行钢管切割下料、弯管后进行端部相贯线(弧口)成型机加工,弯管后机加工时需要借助夹具定位装夹,角度定位易产生误差,同时定位加工效率低,使得加工成本较高;第三种为钢管端部使用冲弧设备,进行弧口冲切相贯线的方式,该方式加工效率较高,但冲切面较粗糙并存在一定程度变形,在冲切不同管径钢管或者不同尺寸的相贯线时,具有需切换刀具模具,且冲刀耗损大、修磨频率较高等问题。
近来,随着三维制图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过程,采用三维建模再加工的技术也用于带有相贯线圆管构件的制作上,公开专利申请“一种大截面相贯圆管钢构件的施工方法”(申请号:CN201710779384.5)提供的方法先采用Creo软件对圆管钢构件进行三维全真建模,再将三维全真模型进行放样展开,将1:1平面图导入Sinocam软件中编制切割程序,得到钢板切割程序文件,根据切割程序文件,利用全自动切割机床进行准确下料,再把钢板放置在卷板机上卷制成型,对卷制成型的圆管钢构件进行合口和纵缝焊接、复圆处理。该技术提高了制作精度,然而该技术以钢板下料,然后对钢板卷制成圆管焊接再复圆,无法完成采用圆管精确加工相贯线及制备成弯管。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钢管端部相贯线(弧口)及弯管加工,尚缺乏系统性、高效率生产加工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管件先切割相贯线后弯管的成型工艺方法,在减少装夹次数、减少随机误差产生的同时能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件加工质量。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车体管件先切割相贯线后弯管的成型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三维模型绘图软件对带相贯线的成型弯管进行三维建模,计算确定钢管下料切割长度;
步骤2,将步骤1生成的三维模型中弯曲的钢管进行拉直处理,依据步骤1计算的钢管下料切割长度,处理零件三维模型的总切割长度,并做弧口方向标记线,形成激光切管机切割用三维模型;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三维模型导入激光切管机,进行切割,同时在钢管表面割出弧口方向标记线,另外在弯管机夹模的固定位置做一条方向基准标记线;
步骤4,依据步骤3所得钢管上的弧口方向标记线位置,比对弯管机夹模上的方向基准标记线,确保圆管以正确相贯线角度进行弯管装夹;
步骤5,弯管机弯管成型;
步骤6,检验各尺寸后备焊使用。
优选的,步骤1中使用三维模型绘图软件对带相贯线的成型弯管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得出下料切割长度,所述下料切割长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L=L1+L2+L3+S1+S2-ΔS1-Δ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未经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1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车外语音的泊车辅助方法、系统及程序产品
- 下一篇:一种血液转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