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减压阀的凸轮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92328.6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16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渝;吕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L1/08;F01L1/46;F01L1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康奇刚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压阀 凸轮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领域,公开了一种带减压阀的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和减压阀,凸轮轴上设有旋转轴和凸轮部,旋转轴上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端部与减压阀连接,旋转轴与减压阀转动连接,旋转轴与凸轮轴垂直,减压阀包括凸起部,减压阀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关闭状态时,在复位件作用下,减压阀的重心与旋转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凸起部位于靠近凸轮部一侧,凸起部能顶开部分排气门,打开状态时,减压阀的重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旋转轴上,减压阀带动凸起部转动,使凸起部无法顶开排气门,以降低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的压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减压阀的凸轮轴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发动机内的凸轮轴,凸轮轴工作原理是不断旋转,推动气门顶杆上下运动,进而控制气门的开启与关闭。汽车发动机通常分为四个冲程阶段:进气、压缩、做功和出气,在刚启动发动机后的怠速阶段,主要由电机带动发动机做功,压缩阶段,气缸内的压强越大、电机的负荷越大、电机越容易损坏。而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大,压缩阶段气缸内的压强越来越大,急需一种减压阀降低气缸内的压强。
现有技术中,在通机发动机上使用了减压阀,但通机发动机上的减压阀通过改变减压槽的通度,进而达到减压的效果;而汽车发动机与通机发动机结构不同,需要推动气门顶杆上下运动,进而达到减压的效果;并且通机发动机只有一个气缸,汽车发动机通常为四个气缸,现有技术的凸轮轴需要专门定制(如开槽、设置摆杆),无法简单地在一根凸轮轴上增加减压阀的数量,如何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上增加多个减压阀,以降低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的压强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带减压阀的凸轮轴结构,能够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上增加多个减压阀,以降低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的压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减压阀的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和减压阀,凸轮轴上设有旋转轴和凸轮部,旋转轴上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端部与减压阀连接,旋转轴与减压阀转动连接,旋转轴与凸轮轴垂直,减压阀包括凸起部,减压阀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关闭状态时,在复位件作用下,减压阀的重心与旋转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凸起部位于靠近凸轮部一侧,凸起部能顶开部分排气门,打开状态时,减压阀的重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旋转轴上,减压阀带动凸起部转动,使凸起部无法顶开排气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关闭状态时,凸起部处于能够推动气门顶杆的位置,即凸轮轴上的凸轮所在的位置附近,当气缸处于压缩阶段时,凸起部顶开部分排气门,释放部分气缸气体,以达到降低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压强的目的,进而降低电机的荷载。
2.随着发动机转速上升,凸轮轴的转速也上升,由于减压阀的重心与旋转轴有一段距离,减压阀的离心力对旋转轴产生力矩,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有心力对力心的力矩为零,因此减压阀会克服复位件的阻力,进而使减压阀的重心靠近旋转轴,直至减压阀的重心位于旋转轴上,即力矩为零;在此过程中,减压阀会绕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凸起部远离凸轮部,进而使凸起部不再顶开部分排气门,气缸气压恢复正常,此时怠速阶段结束,燃油代替电机带动发动机做功,减压阀处于打开状态。
3.在凸轮轴上设置旋转轴即可增加减压阀,可同时在一根凸轮轴上增加多个减压阀,方便快捷,便于直接在现有凸轮轴基础上加工。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减压阀为C形,减压阀抱箍在凸轮轴上,减压阀包括两个配重部,两个配重部分别设置在减压阀两端,凸起部设置在减压阀中间。如此设置,减压阀为C形,便于减压阀抱箍在凸轮轴上;关闭状态时,设置配重部,以便于调整减压阀的重心,增加重心与旋转轴距离,以便于打开状态时,凸起部远离能顶开排气门的位置,防止误触,进而顶开排气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凸起部包括直线段,直线段中间设有凸起段,凸轮轴上设有台阶,凸起部设置在台阶上。如此设置,台阶通过直线端为凸起段提供支撑力,以便于凸起段顶开部分排气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2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微镜玻片自动扫描拍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的人孔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