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及包含该工装的校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71517.5 | 申请日: | 202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33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司兴奎;王萍萍;刘宝钢;李利强;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B21D1/0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板 折弯 工装 包含 校直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板锻件的折弯工装及包含包工装的校直机,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其包括:架体、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轮、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均转动设置在架体上,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轮两侧,且安装位置高于第三支撑轮;压头位于所述第三支撑轮的正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之间形成的内切圆直径与锻件钢板的折弯外径相一致。本申请中,锻件钢板通知该折弯工装配合压头完成折弯成型,该折弯成型方式,不再需要折弯成型模具,减少了模具加工费用,进而节省了锻件钢板的折弯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折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及包含该工装的校直机。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折弯机无法实现厚度较大锻件钢板的弯曲加工,只能依靠气动或者液压压力机的动力来实现锻件钢板的压弯;现有大型锻件钢板在进行弯曲加工的时候,通常需要借助于行车吊具,底座支撑架,防偏支撑架以及弧形模具来实现,当锻件钢板需要加工成的压弯是不同直径或不同弧长时,此时加工过程中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具来实现,加工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同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磨损,影响折弯精度,因为需要定期更换新的模具,进一步增加了锻件钢板折弯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及包含该工装的校直机,以改善锻件钢板折弯加工时,需要更换不同模具,加工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及包含该工装的校直机,一种用于钢板的折弯工装,与校直机的压头配套使用,其包括:架体、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轮、第一回装机构和第二回装机构,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均平行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且第三支撑轮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压头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回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回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其中,锻件钢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支撑在所述第三支撑轮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之间形成的内切圆直径与锻件钢板的折弯外径相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回转半径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回转轴安装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轮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第二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第一支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轮沿水平方向相互靠近或分离;所述第三支撑轮通过第三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第三支撑轮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丝杠、第一丝母和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母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上,所述第一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丝母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固定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折弯工装一示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丝杠、第二丝母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母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上,所述第二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丝母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组件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移动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固定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71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型鼓PU环自动刷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丝印机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