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55731.1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94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明;曹亮亮;曹君杰;李德浩;刘国一;刘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顺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08;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海霞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钣金件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前后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壁配合连接有第一移动座,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均与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冲切的方式进行下料,然后进行冲裁加工,需要制作冲切模具,并且在钣金件弯压成形之前,所需的加工设备、人员和操作步骤较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钣金加工是包括传统的切割下料、冲裁加工、弯压成形等方法及工艺参数,又包括各种冷冲压模具结构及工艺参数、各种设备工作原理及操纵方法,还包括新冲压技术及新工艺,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冲切的方式进行下料,然后进行冲裁加工,需要制作冲切模具,在钣金件弯压成形之前,所需的设备、人员和操作步骤较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冲切的方式进行下料,然后进行冲裁加工,需要制作冲切模具,并且在钣金件弯压成形之前,所需的加工设备、人员和操作步骤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前后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壁配合连接有第一移动座,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均与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下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外壁配合连接有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贯穿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齿条的两端均与第一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激光刀头,所述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台。
优选的,所述导料台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导料辊,所述导料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导料辊传动连接,所述所述导料辊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导料台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和导料辊对应设置,所述导料台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电动推杆和限位槽均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限位槽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料台的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锥形支撑板,所述导料台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均与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锥形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底部等距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回收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钣金件加工下料装置,通过支架、第一滑杆、第一齿条、第一移动座、连接杆、第一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滑杆、第二齿条、第二移动座、轮毂电机、第二齿轮和激光刀头之间的配合,通过控制器编程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和轮毂电机的转动,即可实现对激光刀头的前后左右的可控移动,通过控制器编程控制激光刀头的开关和移动轨迹,实现对原料板进行任意形状的切割,既能实现钣金件的切割下料,又能实现冲裁加工,减少钣金件在弯压成形之前的操作步骤,能够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
通过导料台、支撑辊、导料辊、第二伺服电机、电动推杆、限位槽和定位板之间配合,实现钣金件的自动上下料,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率,更适合钣金件加工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顺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顺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55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