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49987.1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07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川;王晓东;陈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B01F33/501;B01F27/90 |
代理公司: | 贵州博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22 | 代理人: | 丰卫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处理 铲除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投药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固定仓,所述固定仓固定安装于顶板的顶部,所述固定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柱。该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通过设置有搅拌机构,解决了通过重力沉降到达底泥表面,进行反应降解,但是存在治理药剂仅靠重力沉降作用覆盖于底泥表面,难以对沉积于底层的受污染底泥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通过投药机构可以对河道投加治理药剂,然后通过搅拌机构可以对河道中的底泥进行搅拌,从而使底泥能充分的将治理药剂吸收,从而提高了河道底泥的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底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
背景技术
河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
传统的河道底泥处理都是采用人工投加或船上投加,上述两种投加方式均将治理药剂投加到河道表面上,通过重力沉降到达底泥表面,进行反应降解,但是存在治理药剂仅靠重力沉降作用覆盖于底泥表面,难以对沉积于底层的受污染底泥进行有效处理,故而提出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具备便于处理底泥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河道底泥处理都是采用人工投加或船上投加,上述两种投加方式均将治理药剂投加到河道表面上,通过重力沉降到达底泥表面,进行反应降解,但是存在治理药剂仅靠重力沉降作用覆盖于底泥表面,难以对沉积于底层的受污染底泥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底泥处理铲除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投药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固定仓,所述固定仓固定安装于顶板的顶部,所述固定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柱,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顶板外部的螺纹杆一号,左侧所述固定柱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螺纹杆二号,所述螺纹杆一号与螺纹杆二号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顶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链条,所述链条的内表面与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螺纹杆一号与螺纹杆二号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仓,所述防护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柱。
进一步,所述投药机构包括有投药仓,所述投药仓固定安装于顶板的顶部,所述投药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顶板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的背面固定按安装有加固板。
进一步,所述防护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投药仓的内腔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右侧与水泵的左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链条从上往下看呈环形且环绕于两个齿轮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旋转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尖齿。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由波纹管与硬管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49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悬臂卷轴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对开分层立式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