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37083.7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剑;蔡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6;C01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李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装置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该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包括进气冷凝器,降膜吸收塔,换热器,中转罐,循环泵,引风系统,吸收塔,气水分离器,水封罐,冷冻水机组。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通过利用降膜吸收和多级吸收塔,利用喷射器产生负压,取代大型风机,利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氨回收氨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尾气处理成本。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紧凑,配备在线自动检测仪表,并与相应的泵及补水管线上的阀门进行连锁,通过提前设定好相关参数,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幅度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减少人工成本,现场仅需配备巡检人员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反应装置领域,涉及含铜蚀刻废液处理领域,涉及氢氧化铜/氧化铜的氨转反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涉及氨反应装置是在各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装置,对于装置产生的含氨废气处理,按照传统的处理方法,要么是当成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要么是选用大型汽提塔进行回收。
如采用使用风机通过风管将废气吸至喷淋塔中进行酸碱中和吸收,会产生以下问题:1、废气浓度过高,尾气吸收耗酸碱辅料过多,且产生含盐废水过多,增加废水处理量;2、水汽和带有其它盐分的的微粒在风管中冷凝结晶,长时间在管壁内外形成盐垢,这不仅不利于车间卫生环境的保持,还会增加管道风阻、削弱收集效果。
若采用大型汽提塔进行回收,一是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操作复杂,运营时所需人工成本极大,不适合小规模氨反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小、投资小、操作全自动化、能够实现在线就近回收氨的氨回收系统。
一种氨反应装置内的氨回收系统,包括:
进气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直接与产生氨尾气的设备的出口管道相连,该冷凝器出气口与降膜吸收塔相连通。
降膜吸收塔,所述降膜吸收塔与中转罐及循环泵连通;
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将尾气温度降低;
中转罐,所述中转罐与循环泵和各级中转罐连通;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中转罐连通;
引风系统,所述引风系统包含循环泵,与各吸收塔和中转罐连通;
吸收塔,将降膜吸收之后的尾气中的氨进行吸收;
多级吸收塔,可根据工况,合理选择相应吸收塔级数;
汽水分离器,分离尾气中带出的水分,减小对系统的腐蚀;
水封罐,所述水封罐与各中转罐连通;
冷冻水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氨反应装置中的含氨尾气,通过管道进入进气冷凝器进行冷凝,降低尾气中的氨和水含量后,进入降膜吸收塔和吸收塔对氨进行吸收,降膜吸收塔内的水通过循环泵和喷射器进行循环的同时产生负压,给系统内尾气输送提供动力;从循环泵出来后先经过板式换热器使用冷冻水进行降温,之后进入降膜吸收塔,以增加吸收效率和氨水浓度;尾气经过降膜吸收塔后进入吸收塔和多级吸收塔,回收氨以后去厂区的总尾气处理系统;每级吸收塔内吸收氨以后的水先进入中转罐,然后通过循环泵循环,在循环泵与吸收塔之间设置有换热器,使用冷冻水对系统降温,提高吸收氨的效果。吸收氨以后的氨水浓度从第一中转罐、第二中转罐、第三中转罐呈梯度下降,因此氨水从第三中转罐进入第二中转罐再进入第一中转罐;第一中转罐内达到15%浓度后,可送到氨反应装置循环使用,或者送到氨水罐储存。该氨回收装置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操作自动化无人值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冷凝器为列管式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吸收塔为降膜吸收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37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芯蒸笼式热泵烘干机
- 下一篇:一种猫爬架杆件加工用打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