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拐轮式除氧化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08504.3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43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丕树;朱坤;林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泉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3/04 | 分类号: | B21C43/04;B21C19/00;B21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47 | 代理人: | 吕林凤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式 氧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拐轮式除氧化皮装置,该种拐轮式除氧化皮装置,通过将需要加工去除氧化皮的(钢)线材经过第一导线轮和两个第二导线轮进行初步矫直,使其笔直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壳体内,再经过矫直轮组进行二次矫直,之后矫直的线材经过第一导正轮,再弯曲经过拐轮,最后弯曲经过第二导正轮,最后通过出料口笔直将线材导出,从而使线材从调直状态到弯曲状态,再从弯曲状态到调至状态,如此使线材产生形变,使线材上的氧化皮松动产生间隙掉落,从而对线材进行完全的去除氧化皮工作,相对于现有的酸洗更加环保,避免产生工业废水,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避免出现过酸洗、欠酸洗等情况影响线材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拐轮式除氧化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丝机在拉制(钢)线材之前,需要去除线材表面的氧化皮。
目前工业上一般采用酸洗的方法,酸洗会消耗大量的酸洗液,且带来大量工业废水,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酸洗工艺经常会出现过酸洗、欠酸洗等情况,使线材变黄、起毛、有斑点、没有光洁度,使线材产生质量缺陷,这些缺陷也会严重影响到后续拉拔过程中线材的质量。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如何提供一种环保、避免破坏线材的质量的除氧化皮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拐轮式除氧化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上方对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还包括从进料口到出料口依次设置的:
导线轮组,设于壳体外壁靠近进料口一侧;
矫直轮组,所述矫直轮组包括若干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所述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对不同粗细的线材矫直;
导正轮组,包括等高设置的第一导正轮和第二导正轮;
拐轮,位于第一导正轮和第二导正轮之间正下方,且与导正轮组垂直。
优选的,所述导线轮组包括沿着进线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线轮和两个第二导线轮,两个所述第一导线轮和两个所述第二导线轮垂直。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连接有若干第一矫直轮,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有若干第二矫直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上下交错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铰接有壳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需要加工去除氧化皮的(钢)线材经过第一导线轮和两个第二导线轮进行初步矫直,使其笔直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壳体内,再经过矫直轮组进行二次矫直,之后矫直的线材经过第一导正轮,再弯曲经过拐轮,最后弯曲经过第二导正轮,最后通过出料口笔直将线材导出,从而使线材从调直状态到弯曲状态,再从弯曲状态到调至状态,如此使线材产生形变,使线材上的氧化皮松动产生间隙掉落,从而对线材进行完全的去除氧化皮工作,相对于现有的酸洗更加环保,避免产生工业废水,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避免出现过酸洗、欠酸洗等情况影响线材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导线轮组;201、第一导线轮;202、第二导线轮;3、矫直轮组;301、第一矫直轮;302、第二矫直轮;303、第一升降组件;304、第二升降组件;4、第一导正轮;5、拐轮;6、第二导正轮;7、支撑座;8、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泉钢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泉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08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割灌机旋转刀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无人机催泪弹发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