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及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89032.1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7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李云明;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张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50/457;H01M50/43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2132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其中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及电解液,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负极极片、隔膜及正极极片;其中,所述隔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陶瓷复合层、第一导电层及补锂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陶瓷复合层与所述补锂层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陶瓷复合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上。根据本申请,其利用补锂层对电池进行预锂化,同时使得补锂层、第一导电层及负极极片之间或者补锂层、第一导电层及正极极片之间形成电子导电通路,以增加电池中的电子导电通路的数量,提高电池预锂利用率及预锂化效率,提高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升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最终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开发具有更长循环寿命、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也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现有的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活性材料会消耗正极活性材料中的锂源而在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形成一层固态电解质膜(SEI膜),造成不可逆的电池容量损失,影响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同时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使用,SEI膜会逐渐增厚甚至破损修复,进一步消耗正极活性材料中的活性锂,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及循环寿命减少,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因此,如何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以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及电解液,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负极极片、隔膜及正极极片;
其中,所述隔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陶瓷复合层、第一导电层及补锂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陶瓷复合层与所述补锂层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陶瓷复合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上。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陶瓷复合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黏合层、基膜、陶瓷层及第二黏合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黏合层背离所述基膜一侧的表面上以致于第一导电层及补锂层朝向所述负极极片;或者,
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黏合层背离所述基膜一侧的表面上以致于第一导电层及补锂层朝向所述正极极片。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H1μm,满足:5μm≤H1≤40μm。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补锂层的厚度为H2μm,满足:1μm≤H2≤20μm。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补锂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宽度。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朝向所述补锂层一侧的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补锂层沿宽度方向的外侧;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H3μm,满足:1μm≤H3≤20μm。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电极组件采用热压的方式以致于补锂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负极极片之间形成电子导电通路;或者
所述电极组件采用热压的方式以致于补锂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正极极片之间形成电子导电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89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水加压出水机构
- 下一篇:一种齿轮箱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