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炉用新型坩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85458.X | 申请日: | 202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6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乔艺博;高文科;汪芳;谢振京;焦智宇;任其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10 | 分类号: | F27B14/10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3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新型 坩埚 结构 | ||
一种中频炉用新型坩埚结构,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的本体由同轴的炉沿、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组成,所述的炉沿为环形筒状结构,其底边与上部炉体的上边沿相连接,所述的上部炉体其纵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上部炉体的底边与下部炉体的上边沿相连接,所述的下部炉体其纵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其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壁斜度与高底比使钢液在炉体中的流动与旋转的速率降低,降低了钢液对炉衬的侵蚀;排气孔的让炉衬排气更加完全,增大了致密性,提高炉衬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耐材整体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频炉耐火炉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频炉用新型坩埚结构。
背景技术
中频炉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耗电少、熔化升温快、易控制,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迄今为止,国内冶金和铸造工业所用中频炉的耐火炉衬,仍习惯靠人工利用捣固机等器械,在炉体振动坩埚砌筑而成,筑炉时间长达2~8小时,坩埚的作用在于,让炉衬料更好的排气与振动成型,以及在冶炼钢液时的炉体造型。熔炼前还需进行8小时以上的自然干燥和烘炉,以便充分排除炉衬内的水分并使炉衬获得较高强度;在冶炼钢铁中,由于中频炉炉衬长时间处于高温侵蚀状态,炉体的结构、致密性能和排气是否完全直接影响到炉衬的强度,长时间受钢水侵蚀的炉体若结构不科学、排气不完全都会导致炉衬料出现凹坑甚至炉体穿钢,减短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中频炉用新型坩埚结构,对现有的炉体进行优化,从而避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由于排气不完全,导致的炉衬料出现凹坑,所引发的使用寿命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频炉用新型坩埚结构,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的本体由同轴的炉沿、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组成,所述的炉沿为环形筒状结构,其底边与上部炉体的上边沿相连接,所述的上部炉体其纵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上部炉体的底边与下部炉体的上边沿相连接,所述的下部炉体其纵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其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排气孔。
所述的排气孔为多组,在同一水平线的排气孔为一组,每组排气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上下相邻的两组排气孔交错设置,两组排气孔的间距为250mm,同一组相邻的排气孔间距也为250mm,所述的排气孔直径为4mm,所述的排气孔中接近炉沿的一组和炉沿底边的间距为400mm。
所述的本体其壁厚为16mm,所述的炉沿其外壁与炉底相垂直,所述的下部炉体其外壁与炉底的夹角为95°。
所述的本体其底面直径与下部炉体高度比为1比1;下部炉体与上部炉体的高度比为2比3。
所述的炉沿内侧与上部炉体连接处设有采用角钢焊接而成的十字形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壁斜度与高底比使钢液在炉体中的流动与旋转的速率降低,降低了钢液对炉衬的侵蚀;排气孔的让炉衬排气更加完全,增大了致密性,提高炉衬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耐材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炉沿,3、上部炉体,4、下部炉体,5、排气孔,6、十字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85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