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74512.0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8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顾善善;陆兵;俞新;张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82;H01B7/28;H01B5/14;G02B6/44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0 | 代理人: | 程家鸿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包括钢塑复合带主体,钢塑复合带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带基层,钢带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薄膜层,第一塑料薄膜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屏蔽层,屏蔽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防水层,钢带基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薄膜层,第二塑料薄膜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铜片层,铜片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防水层,通过设置的屏蔽层和铜片层,减少光在线缆内侧折射时的损耗,有效减少网线重叠排列时信号的互相干扰,使得屏蔽层的屏蔽效果不会受到外界雨水侵蚀和阳光照射的影响,这样提高了线缆的屏蔽效果,使得线缆的信号能稳定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耗材技术领域,具体为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6505741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铠装屏蔽双作用钢塑复合带,包括:钢带基材层,所述钢带基材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增强铠装复合布,所述增强铠装复合布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防水膜层,所述钢带基材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增强屏蔽层,所述增强屏蔽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防水膜层,所述增强铠装复合布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结构相同,均是由5~8根PA612纤维和3~5根聚酯纤维合并加捻而成,所述增强屏蔽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结构相同,均是由1根铜丝和5~8根PA612纤维合并加捻而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较佳的铠装强度和屏蔽性能。
虽然铠装屏蔽双作用钢塑复合带具有较佳的铠装强度和屏蔽性能,但是由于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是安装在线缆内,因线缆处于的工作环境,使得光信号在线缆内传输时会出现损耗以及受到相邻光信号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是安装在线缆内,因线缆处于的工作环境,使得光信号在线缆内传输时会出现损耗以及受到相邻光信号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包括钢塑复合带主体,所述钢塑复合带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带基层,所述钢带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薄膜层,所述第一塑料薄膜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防水层,所述钢带基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薄膜层,所述第二塑料薄膜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铜片层,所述铜片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防水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由铝箔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屏蔽层位于第一塑料薄膜层和外防水层的中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由聚酰亚胺材料加工而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2至0.025毫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塑复合带主体的外表面光滑,所述钢塑复合带主体的厚度为0.4至0.7毫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带基层由钢材料加工而成,所述钢带基层的厚度为0.1至0.15毫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塑料薄膜层和第二塑料薄膜层均由聚乙烯树脂材料加工而成,所述第一塑料薄膜层和第二塑料薄膜层的厚度为0.03至0.35毫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铠装屏蔽钢塑复合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74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