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积焦炉的炉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68394.2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郝传松;黄庆禄;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9/00 | 分类号: | C10B2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陶新亚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积 焦炉 炉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容积焦炉的炉顶结构,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高于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与炉顶区底面标高一致,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底面与炉顶区底面之间形成荒煤气导出通道。本实用新型增大了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底面与炉顶区底面之间的气流通道截面积,减小了荒煤气导出阶段的气流阻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型化焦炉炭化室结构尺寸带来的变化;滑动层喷涂隔热喷涂料,有效减少炉顶区热量的逸散,有利于提高焦炉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积焦炉的炉顶结构。
背景技术
炉顶区是指焦炉炭化室和燃烧室以上的焦炉顶部区域,炉顶区设有装煤孔/导烟孔、上升管、看火孔、烘炉孔、横纵拉条沟和炉顶大车基础等结构。
炉顶区是高温燃烧区和大气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因温度梯度较大导致上、下砌体膨胀不均,常出现烘炉过程中炉顶上部被炉顶下部连带膨胀造成焦炉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炉顶随燃烧室拉开,炉顶面砖易被撕裂甚至损坏。授权公告号为CN 20201697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焦炉炉顶结构”,将焦炉炉顶分为炉顶上部和炉顶下部两部分结构,炉顶上部和炉顶下部之间设有滑动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随着焦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焦炉机侧-焦侧方向的长度以及相邻炭化室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种大型焦炉被称为大容积焦炉。这种焦炉的炭化室装煤量大,但更多的装煤量势必会产生更多的荒煤气及烟尘,当炉顶装煤孔流通空间不能满足焦炉生产时炉顶的压力要求时,会使烟尘外逸现象严重,甚至炉顶会冒烟冒火,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同时也严重恶化了炉顶操作区的环境。申请公布号为CN112574761 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实现无烟装煤的焦炉炉顶结构”,述装煤孔/导烟孔自上至下由圆孔段一、上锥孔段及下锥孔段依次相连组成;并且下锥孔段的锥度大于上锥孔段的锥度;通过增大装煤孔/导烟孔、上升管孔处的气流流通面积,减小气体流通的系统阻力,有效提高上升管和装煤孔/导烟孔对荒煤气和烟尘的收集效率,减少污染源并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但是,对于大容积焦炉来说,由于荒煤气产生量进一步加大,采用该结构也无法满足将荒煤气快速导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积焦炉的炉顶结构,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高于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增大了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底面与炉顶区底面之间的气流通道截面积,减小了荒煤气导出阶段的气流阻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型化焦炉炭化室结构尺寸带来的变化;滑动层喷涂隔热喷涂料,有效减少炉顶区热量的逸散,有利于提高焦炉热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容积焦炉的炉顶结构,包括设于焦炉顶部的炉顶区;对应燃烧室上方的炉顶区设多个看火孔,对应炭化室上方的炉顶区设多个装煤孔及多个上升管孔;燃烧室的顶部、炭化室的顶部均设有跨顶砖;其中,相邻2个装煤孔之间的跨顶砖为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装煤孔与相邻上升管孔之间的跨顶砖为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所述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高于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装煤孔-装煤孔跨顶砖的底面标高与炉顶区底面标高一致,装煤孔-上升管孔跨顶砖底面与炉顶区底面之间形成荒煤气导出通道。
所述装煤孔为喇叭状孔道,自上到下分为直筒段、喇叭口上锥段及喇叭口下锥段,其中,喇叭口下锥段的锥形角大于喇叭口上锥段的锥形角。
所述装煤孔由多层砌体砌筑而成,相邻2层砌体之间通过咬合结构密封连接。
所述炉顶区由上部炉顶区和下部炉顶区组成,上部炉顶区与下部炉顶区之间设滑动层。
所述滑动层的单侧或双侧喷涂隔热喷涂料。
所述隔热喷涂料为无机保温隔热涂料,导热系数为0.020~0.110W/m·K,耐热温度为-15℃~1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68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杆线抛光加工工位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固定金属试样的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