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48483.0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21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培;杨景周;陈海深;张大琛;雷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洲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汉林汇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0 | 代理人: | 刘临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颈椎融合器,采用全多孔结构作为颈椎融合器的主体,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并在全多孔结构上设置器械夹持区,以便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根据患者的颈椎情况,可以在全多孔结构上增加植骨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全多孔结构表面采用锥度设计、弧面设计以及波纹表面设计,可减少植入阻力,提高抗沉降能力,以及增加与椎体终板的摩擦力,提高初始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从业结构的变化,颈椎疾病患者比例逐渐增多,其中因退行性疾病而导致的颈椎、颈椎失稳更是威胁健康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现有的颈椎融合器,其植入体内之后骨长入效果较差,术后融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颈椎融合器植入体内中融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全多孔结构和器械夹持区;全多孔结构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于第三表面的两侧,且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表面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二表面;器械夹持区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用于供器械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
优选的,第一表面的底部与第二表面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均为波纹表面。
优选的,还包括植骨窗,植骨窗为贯穿于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的通孔,用于对全多孔结构填充骨材料。
优选的,植骨窗包括第五表面,器械夹持区贯穿于第二表面以及第五表面。
优选的,植骨窗的长度不超过第一表面的长度。
优选的,第二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50%~85%。
优选的,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直径为100~1000u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全多孔结构作为颈椎融合器的主体,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并在全多孔结构上设置器械夹持区,以便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根据患者的颈椎情况,可以在全多孔结构上增加植骨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全多孔结构表面采用锥度设计、弧面设计以及波纹表面设计,可减少植入阻力,提高抗沉降能力,以及增加与椎体终板的摩擦力,提高初始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全多孔结构;2-器械夹持区;3-植骨窗;4-第一表面;5-第二表面;6-第三表面;7-第四表面;8-第五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洲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洲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48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