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修复珊瑚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43069.0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36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贺;李秀保;张峻菱;刘相波;朱文涛;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28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珊瑚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修复珊瑚礁的装置,包括多个拱桥型支撑架、连接所述拱桥型支撑架底部的环形挂接杆以及连接所述环形挂接杆任意两点的直型长杆,所述拱桥型支撑架设置有至少一层点珊瑚固定点,所述直型长杆设置有至少一个块状珊瑚固定点。通过多个拱桥型支撑架、连接所述拱桥型支撑架底部的环形挂接杆,构建一个蒙古包形的结构,建立一个充分利用海底空间、稳定牢固、为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的结构,同时实现珊瑚立体环绕移植,并提高挂置珊瑚的高度,使珊瑚更能充分利用光照并免受海底碎石的碰撞,有利于提高人工修复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珊瑚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修复珊瑚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珊瑚礁是极其复杂和重要的生态系统,经常被比作海洋热带雨林,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者和栖息地建造者。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的全球珊瑚礁灾难性损失正在迅速成为现实,珊瑚礁人工修复工作亟待大规模开展。
目前,以无性出芽为方式的珊瑚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珊瑚礁的人工修复中,且大部分珊瑚移植是直接固定于海底。这种移植方式对海底空间利用率较低,未来形成珊瑚礁区的可能性较小,且固定于海底的珊瑚易受海底碎石碰撞,降低其存活率。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率的珊瑚修复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珊瑚礁的装置,实现珊瑚的分层修复,可同时进行块状珊瑚和枝状珊瑚两种不同种类的珊瑚修复,易拼接、应用范围广,用于珊瑚生态修复,提高珊瑚增殖效果,有利于珊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修复珊瑚礁的装置,包括多个拱桥型支撑架、连接接所述拱桥型支撑架底部的环形挂接杆以及连接所述环形挂接杆任意两点的直型长杆,所述拱桥型支撑架设置有至少一层点珊瑚固定点,所述直型长杆设置有至少一个块状珊瑚固定点。
其中,所述拱桥型支撑架包括两个弧形支撑杆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杆之间的直型短杆。
其中,所述拱桥支撑杆的圆弧所在的圆的直径大于等于1m。
其中,所述拱桥型支撑架与所述环形挂接杆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直型长杆在所述拱桥支撑杆与所述环形挂接杆的连接处与所述环形挂接杆连接。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拱桥型支撑架的支脚设置的角码,用于通过连接杆连接相邻的外部所述拱桥型支撑架。
其中,相邻所述拱桥型支撑架的顶部之间的夹角为30-60°。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拱桥型支撑架顶部的摄像头,用于监控所述拱桥型支撑架、所述环形挂接杆、所述环形挂接杆中的所述点珊瑚固定点、所述块状珊瑚固定点的珊瑚的生长状态。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拱桥型支撑架顶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环形挂接杆为镁铝合金环形挂接杆或不锈钢环形挂接杆,所述弧形支撑杆为镁铝合金弧形支撑杆或不锈钢弧形支撑杆。
相比于现有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珊瑚修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修复珊瑚礁的装置,通过多个拱桥型支撑架、连接所述拱桥型支撑架底部的环形挂接杆,构建一个蒙古包形的结构,建立一个充分利用海底空间、稳定牢固、为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的结构,同时实现珊瑚立体环绕移植,并提高挂置珊瑚的高度,使珊瑚更能充分利用光照并免受海底碎石的碰撞,有利于提高人工修复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43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OLLE模块化转接板
- 下一篇:一种灯板插接式防水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