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23636.6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3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飞;杨帅;张建鑫;胡小玉;李着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张鹏辉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软体硅胶外壳,软体硅胶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向周边延伸的下翻沿,软体硅胶外壳里填充有负压引流海绵和自膨胀吸水层,软体硅胶外壳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密封连接有多功能引流盘,多功能引流盘上设置有抽负压口和冲洗口,抽负压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塞,冲洗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塞。将软体硅胶外壳内部抽真空后可保持在‑10kpa~‑100kpa的负压状态24h~36h,期间无需和负压源保持连接,方便病人自由活动,不影响做恢复训练动作。装置内部真空度不足时,使用负压源或注射器将装置恢复至治疗状态,渗液较多时可以将渗液吸出,能够循环使用7‑10天,无须多次换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有利于VSD技术的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技术(简称VSD),是指用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现有的负压引流治疗装置包括负压源、负压引流海绵、医用封闭膜、引流导管、储液瓶等,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内管和引流外管,医用封闭膜将负压引流海绵和引流导管的内管一起密封在创面处,通过负压源创造的负压环境将创面处的渗液以及冲洗药水吸入储液瓶中。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1)在负压治疗过程中负压源(负压吸引器/瓶或中心负压源)必须和负压引流海绵等通过引流导管连接,负压源的存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甚至正常的移动身体都会对负压引流治疗装置的治疗造成影响;2)由于引流内管和外管是一个整体,医用封闭膜将负压引流海绵及置于负压引流海绵内的引流内管一起密封在人体表面上时,负压引流海绵外的引流外管、人体表面、医用封闭膜三者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负压引流海绵与人体表面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影响了负压引流的效果。
授权公告号为CN10340584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外接式吸盘和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外接式吸盘包括转换接口、连接膜和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一侧设置有引流外管,在其底部设有托盘及通孔,且通孔与引流外管相通,与通孔相对应的生物半透膜上设有口子,连接膜通过吸盘贯穿孔套装在装换接口上,并与托盘上表面和生物半透膜黏贴;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导管及负压源连接,在引流外管内设有冲洗管,冲洗管尾端从引流外管尾端侧壁上伸出,且冲洗管尾部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提高了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但该技术方案仍然不能解决在负压治疗过程中负压源必须和负压引流海绵等通过引流导管连接、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甚至是正常的身体移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吸附装置使用时负压源必须和负压引流海绵等通过引流导管连接、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甚至是正常的身体移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软体硅胶外壳,软体硅胶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向周边延伸以固定在创面皮肤处的下翻沿;
所述软体硅胶外壳里填充有负压引流海绵和自膨胀吸水层,所述自膨胀吸水层位于负压引流海绵的上方,
所述软体硅胶外壳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密封连接有多功能引流盘,所述多功能引流盘上设置有抽负压口和冲洗口,抽负压口处可拆设置有第一密封塞,冲洗口处可拆设置有第二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引流盘包括用于在抽负压后或吸取渗流后自动封堵所述抽负压口的自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引流盘包括抽负压管和冲洗管,抽负压管连通外界的端口形成所述抽负压口,冲洗管连通外界的端口形成所述冲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23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