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23122.0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36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凯;涂煜璇;马晨;李卓;张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12/00 | 分类号: | B22F12/00;B22F10/31;B22F5/00;B22F10/47;B28B1/00;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薛月霞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回转 体增材 制造 通用 变形 控制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包括支撑架以及变形控制组件,所述变形控制组件包括支撑杆、限位部件以及支撑块,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所述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支撑块相抵。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在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中都能起到很好的变形控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应力变形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Manufacturing,AM)又称3D打印,是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滴的逐层堆积过程中的热、力相互作用带来成形组织应力的逐层形成、积聚,在制造过程中应力会带来翘曲变形、甚至构件开裂等风险,需要一定的支撑结构以限制变形,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结构多为固定式结构,但是不同的回转体内部斜度或者规格存在不同,这种固定式结构比较难适应斜度或者规格的变化,导致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的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包括支撑架以及变形控制组件,所述变形控制组件包括支撑杆、限位部件以及支撑块,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铰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所述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支撑块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撑块通过铰接转动贴合任意形状的内壁,对回转体内壁起到支撑作用,控制形变,同时支撑块转动至适当位置,用限位部件对支撑块进行限位,防止其继续转动,调节支撑角度方便快捷,大大提高适用范围。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与支撑柱,所述底座上固定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贯通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在高度上错位分布,所述支撑杆穿插所述第一连接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孔。同时在支撑柱上设置多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两者错位分布,可配合固定多组变形控制组件,支撑大型回转体各个角度的内壁,控制零件整体形变。
所述支撑架还包括锁止块和固定螺栓,所述锁止块设有前后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通,所述锁止块外壁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配合连接,且所述固定螺栓抵紧所述支撑杆。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架可进行伸缩,便于调节,支撑杆穿插空腔实现与锁止块的连接,固定螺栓抵紧支撑杆限制支撑杆横向位移。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角度调节螺栓与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限位块上设有限位螺栓孔,所述限位螺栓孔与所述角度调节螺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螺栓与所述支撑块相抵。角度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转动,使角度调节螺栓在支撑杆上前后移动,配合调节支撑块的角度,并加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回转体增材制造通用变形控制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多个变形控制组件的主视图;
图中所示序号:1、支撑架;1.1、底座;1.2、支撑柱;1.21、第一连接孔;1.22、第二连接孔;1.3、锁止块;1.31、空腔;1.32、螺纹孔;1.4、固定螺栓;2、变形控制组件;2.1、支撑杆;2.2、限位部件;2.21、角度调节螺栓;2.22、限位块;2.23、限位螺栓孔;2.3、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23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模组侧板激光焊接压紧工装
- 下一篇:一种方便取料的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