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83929.6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94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波;张明;吴敏正;徐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西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12 | 分类号: | F04C29/12;F04C29/02;F04D29/40;F04D29/063;F04D27/00;F16K1/00;F16K1/32;F16K1/36;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江苏无锡苏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93 | 代理人: | 蒋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防返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该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包括设置于真空泵泵头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真空容器连通的进气口和与真空泵泵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口与进气通道之间设置有可切断/连通进气口与进气通道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设置于上部的磁吸块和设置于下部的阀杆。通过第一阀体实现进气通道的防返油,利用第二阀体实现油路通道的防返油,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结构简单易行,使用方便;第一阀体通过电磁铁组件与第一阀体的相互配合连通/切断连通进气口与进气通道,电磁铁的控制方向响应快,从而避免真空泵油返油污染真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
背景技术
油封真空泵是机械真空泵的一种,油封真空泵在工作时,会在泵腔内引入真空泵油,真空泵油一方面用于辅助密封,另一方面真空泵油可以润滑转子,降低摩擦,提升真空泵的抽真空率。但是,油封真空泵的真空泵停机时,因为泵腔内部的气压为负压,在压差、重力以及液位差等多种因素下,真空泵油会被抽向容器内,进而污染容器。
针对返油问题,现有的油封真空泵一般在进气通道上设置防返装置和/或在油路上设置防返油装置,如公开号CN202157963U的文件就公开了一种返油的真空泵,而现有防返油装置一般选用带弹簧复位的防返油阀,该类返油阀的结构组件多,精度要求高,同时,依靠弹簧的复位方式难以第一时间响应停机,当真空泵停机时,无法快速防返油,容器仍具有被真空泵油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真空泵返油阀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封真空泵的防返油结构,包括设置于真空泵泵头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真空容器连通的进气口和与真空泵泵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进气通道之间设置有可切断/连通进气口与进气通道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设置于上部的磁吸块和设置于下部的阀杆,所述磁吸块的上方设置有与磁吸块配合的电磁铁组件,所述阀杆活动插设于第一阀座孔内;
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阀座孔,所述第二阀座孔的两端均为密封结构,所述第二阀座孔从左至右的孔壁上依次开设有与真空泵油箱和真空泵泵腔连通的第一油通道和第二油通道,所述第二阀座孔内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被设置为:真空泵运行时,所述第二阀体在真空泵油压力下保持第一油通道和第二油通道的连通,真空泵停止时,所述第二阀体切断第一油通道和第二油通道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电磁铁和与磁吸块适配的密封槽体。
优选的,所述阀杆紧贴所述第一阀座孔设置,所述第一阀座孔的底部还设置有弹性垫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阀体包括阀芯、复位弹簧和固定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阀座孔的左侧设置挡板和挡圈。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上还设置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阀体实现进气通道的防返油,利用第二阀体实现油路通道的防返油,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结构简单易行,使用方便;第一阀体通过电磁铁组件与第一阀体的相互配合连通/切断连通进气口与进气通道,电磁铁的控制方向响应快,从而避免真空泵油返油污染真空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口;3、进气通道;4、第一阀体;41、磁吸块;42、阀杆;5、第一阀座孔;51、弹性垫板;6、电磁铁组件;7、第二阀座孔;71、挡圈;72、挡板;8、第二阀体;81、阀芯;9、第一油通道;10、第二油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西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西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83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