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64446.1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25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袁闯;张太新;许文杰;黎庆焱;南孟孜;吴俊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凯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12 | 分类号: | B05C3/12;B05C3/04;B05C11/10;B01D29/35;B01D29/37;B01D29/9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黄洪涛 |
地址: | 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卷材 胎基浸 油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包括浸油槽本体、导向转辊、安装架、驱动转辊、电加热装置和清理模块;清理模块包括出油管、第一泵体、通过横板设置在浸油槽本体外侧壁上的安装筒、可拆卸地设置在盖板外侧壁上的中转槽、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筒内侧壁上的过滤槽、设置在出油管与安装筒之间且与过滤槽相适配的导油管、设置在浸油槽本体侧端中部的进油管、设置在进油管上的第二泵体和设置在进油管与中转槽的底部之间的回油软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不仅能够对防水卷材的胎基进行进油处理,而且还能方便地对对油料中的碎屑废料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油料中的碎屑废料的量增多而粘附在防水卷材的胎基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卷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
背景技术
在防水卷材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防水卷材的胎基进行浸油,传统的浸油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涂抹浸油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且工作的效率较低。
公告号为CN 216857199 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加工的胎基浸油槽,包括浸油槽本体和胎基主体,浸油槽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向转辊,浸油槽本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架,两个安装架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驱动转辊,浸油槽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安装架相对应的两个滑动开口,且两个滑动开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转辊。该防水卷材加工的胎基浸油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胎基主体能够通过一侧的驱动转辊和连接转辊后,依次穿过三个导向转辊,并从另一侧的连接转辊和驱动转辊导出,同时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对胎基主体的快速有效浸油,使胎基主体浸油更加充分,避免了人工进行浸油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在对胎基进行浸油加工的过程中会有碎屑废料掉落在油料中,然而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却不能对油料进行过滤处理、除去油料的碎屑废料,随着时间的延长,油料中的碎屑废料的量会逐渐增多,从而致使碎屑废料粘附在防水卷材的胎基上从而影响到对防水卷材的胎基的浸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不仅能够对防水卷材的胎基进行进油处理,而且还能方便地对对油料中的碎屑废料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油料中的碎屑废料的量增多而粘附在防水卷材的胎基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卷材的胎基浸油槽,包括浸油槽本体、设置在浸油槽本体内部下端左右两侧的导向转辊、设置在浸油槽本体顶部左右侧端的安装架、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上的驱动转辊、设置在浸油槽侧壁内部的电加热装置和用于对浸油槽本体的油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清理模块包括设置在浸油槽本体底部侧端的出油管、设置在出油管上的第一泵体、通过横板设置在浸油槽本体外侧壁上的安装筒、可拆卸地设置在盖板外侧壁上的中转槽、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筒内侧壁上的过滤槽、设置在出油管与安装筒之间且与过滤槽相适配的导油管、设置在浸油槽本体侧端中部的进油管、设置在进油管上的第二泵体和设置在进油管与中转槽的底部之间的回油软管。
进一步的,浸油槽本体上还设置有搅拌模块,搅拌模块包括设置在浸油槽本体底部且延伸至浸油槽本体内部的搅拌电机和设置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浸油槽本体相适配的搅拌叶片。通过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的配合,能够对浸油槽中的油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得油料动起来,从而使得油料的温度保持均衡,从而更好地对防水卷材的胎基进行进油处理。
进一步的,浸油槽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电加热装置电性连接的温控仪,通过温控仪能够方便地对电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浸油槽本体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浸油槽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显示面板,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油料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显示面板,能够方便地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查看,从而方便地获知油料的温度。
进一步的,中转槽与安装筒的外侧壁卡接固定,安装筒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中转槽进行固定的连接螺栓,安装筒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适配的螺纹连接孔,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只需使得中转槽的内侧壁与安装筒的外侧壁卡接固定,之后再使得连接螺栓穿过中转槽的侧壁并与螺纹连接孔相连接,便能够实现中转槽与安装筒的灵活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凯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黄冈凯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64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合成塔内电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