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孔反刮刀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26538.0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26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钱桂风;张海;鲍江波;陈继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速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张秋月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孔反 刮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孔反刮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柄、刀杆及刀头,所述刀头与刀柄偏心设置,沿X轴方向刀头长度L1大于刀杆长度S1,沿Y轴方向刀头宽度L2小于刀杆宽度S2,刀头上端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排屑槽;本实用新型利用偏心设置的刀头与刀柄,使刀头可直接穿过小孔来加工沉孔,避免了拆卸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利用刀头上端的弧形排屑槽进行排屑,可避免刀具崩刃,且提高了沉孔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中心用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孔反刮刀。
背景技术
高端数控机床用转台箱体、C轴、A轴、转台台面等工件加工时通常出现反向沉孔,由于反向沉孔的直径大于孔的直径,刀具不能直接伸入孔内来加工沉孔,因此通常需要将刀头从刀柄上拆下,将已拆除刀头的刀柄从孔中穿过,然后再将刀头装在刀柄上,转动刮刀的同时向上移动刮刀来实现反向沉孔的加工,但是这种方式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拆卸刀头,操作效率较低,传统加工手动模式每孔5分钟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反向沉孔时需要拆卸刀头,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沉孔反刮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孔反刮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柄、刀杆及刀头,所述刀头与刀柄偏心设置,沿X轴方向刀头长度L1大于刀杆长度S1,即在X轴方向上刀头与刀杆一端平齐,另一端刀头凸出于刀杆来实现沉孔加工,沿Y轴方向刀头宽度L2小于刀杆宽度S2,即在Y轴方向上刀杆凸出于刀头,从而保证刀杆的结构强度,L1及S2均小于已打小孔的直径使得刀杆与刀头都能从小孔中穿过,且刀头上端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排屑槽,排屑槽槽高h小于刀头高度H,排屑槽的槽壁延伸至刀头顶面,所述排屑槽沿X轴方向上的其中一端贯穿刀头侧面,另一端位于刀头的中间部位,相较于排屑槽两端均贯穿刀头侧面,一端贯穿保证了刀头的结构强度。
使用时,首先调整反刮刀位置,将刀头中心移动至已打小孔轴心,向下移动刀头使其穿过小孔至小孔底部,然后将刀柄中心移动至小孔轴心,驱动反刮刀使其顺时针转动来加工沉孔;加工完毕后,将刀头中心移动至小孔轴心后向上移动反刮刀将其移出工件。
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偏心设置的刀头与刀柄,使刀头可直接穿过小孔来加工沉孔,避免了拆卸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利用刀头上端的弧形排屑槽进行排屑,可避免刀具崩刃,且提高了沉孔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与刀杆的连接部位设有刀片,所述刀片自上而下向远离刀杆的方向倾斜用于加工倒角,刀片位于排屑槽上方,且刀片的横截面积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刀杆下端开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底端与刀头侧面对齐,两者之间平缓过渡,在保证了刀杆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刀杆与刀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刀杆为扁平状,近似为椭圆形,刀杆宽度S2大于刀杆长度S1,且S2小于刀柄直径,扁平刀杆既保证了刀杆进出小孔时不会碰到小孔孔壁,也保证了刀杆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的横截面包括弧形段及直线段,从而提高了刀柄与机床上刀座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偏心设置的刀头与刀柄,使刀头可直接穿过小孔来加工沉孔,避免了拆卸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孔加工时间6秒;且利用刀头上端的弧形排屑槽进行排屑,可避免刀具崩刃,且提高了沉孔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沉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速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速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26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结构和红外触摸显示屏
- 下一篇:用于浇注机的防滴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