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21748.0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4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闫继宾;王德顺;郝沙沙;翟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18 | 分类号: | G01K7/18;G01K1/024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王富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结构,其包括温度采集模块、电缆、辐射段盘管、DCS控制、通讯电缆、锅炉,所述温度采集模块与锅炉通过电缆相连,所述辐射段盘管与温度采集模块连接,所述锅炉与辐射段盘管相连接。通过以上结构,通过通讯方式传送锅炉辐射段热媒盘管温度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热媒锅炉温度的采集方式节约了大量采集卡件及电缆成本、施工成本,使得施工更加方便。节约DCS模拟量卡件,节约电缆和桥架,节约变送器、减轻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安装工作效率,由于采用通讯传输信号,降低了原变送信号(4‑20Ma)带来的短路风险,更加安全节能,起到了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稳定的热源来满足工艺生产,这就需要大量的热媒锅炉,而这种锅炉的热辐射段盘管承载着受热作用,根据工艺需要每根盘管都需要随时监测盘管内热媒的温度,这样就需要将每个盘管的温度实时传送给中控室,观察记录每一个温度点的工作情况,而传统的温度监控方式是将每一个温度点的温度采用温度变送的方式将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传送给DCS中控,而这种方式需要DCS有大量的模拟量卡件,需要敷设大量的电缆,制作大量的桥架,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锅炉结构,节约DCS模拟量卡件,节约电缆和桥架,节约变送器、减轻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安装工作效率,由于采用通讯传输信号,降低了原变送信号(4-20Ma)带来的短路风险,更加安全节能,起到了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一种锅炉结构,包括:温度采集模块、电缆、辐射段盘管、DCS控制、通讯电缆、锅炉,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端口与通讯电缆相连接,所述通讯电缆远离温度采集模块的一端与DCS控制的接收端口相连,所述温度采集模块与锅炉通过电缆相连,所述辐射段盘管与温度采集模块连接,所述锅炉与辐射段盘管相连接。通过以上结构,采用串口通讯模块的热媒锅炉盘管温度采集系统,利用带有RS485通讯口的多个通讯模块采集多台热媒锅炉的盘管温度,通过一根通讯线完成多台热媒锅炉的辐射段热媒盘管温度传送,利用这种成本低廉的通讯模块,通过通讯方式传送锅炉辐射段热媒盘管温度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热媒锅炉温度的采集方式节约了大量采集卡件及电缆成本、施工成本,使得施工更加方便。节约DCS模拟量卡件,节约电缆和桥架,节约变送器、减轻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安装工作效率,由于采用通讯传输信号,降低了原变送信号(4-20Ma)带来的短路风险,更加安全节能,起到了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采集系统是采用串口通讯模块的热媒锅炉盘管温度采集系统,可利用通讯采集模块的RS485端口,通过Modbusrtu通讯将采集的信号传送给DCS进行监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采集系统是采用带有RS485通讯口的多个通讯模块采集多台热媒锅炉的盘管温度,通过一根通讯线完成多台热媒锅炉的辐射段热媒盘管温度传送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设置有RS485的通讯端口,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通过RS485的通讯端口与通讯电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通讯电缆手拉手相连后与DCS控制的接收端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设置有PT100温度传感器的接口端子,所述辐射段盘管上设置有PT100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锅炉结构,所述锅炉设置有多个,所述温度采集模块上的PT100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辐射段盘管上的PT100温度传感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21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