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谱采集组件、光谱分析装置、物质检测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72647.9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4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浦世亮;蔡欢庆;毛慧;蔡宏;朱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杨春香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 采集 组件 光谱分析 装置 物质 检测 及其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谱采集组件、光谱分析装置、物质检测装置及其系统。光谱采集组件包括壳体、近红外光源及多个检测探头。壳体包括束光腔体。近红外光源设于束光腔体的顶部,且用于向待测物质发射近红外光。多个检测探头,设于壳体;多个检测探头分别朝向待测物质且环绕束光腔体排布,多个检测探头对待测物质表面反射的近红外光进行采集并输出光信号。光谱分析装置包括光谱采集组件和分析仪,分析仪与多个检测探头连接。物质检测装置包括光谱分析装置和能谱分析装置。物质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物质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分别与光谱分析装置和能谱分析装置连接。对待测物质反射的近红外光采用多角度采集,有利于被检测,检测结果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谱采集组件、光谱分析装置、物质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物质检测方法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中子活化技术等。上述技术基于不同物理原理进行检测,分别针对待测物质的不同级别如元素、分子等。相关技术中,单角度的探测方式,收集到的信号会受限于待测物质的几何形状,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光谱采集组件、光谱分析装置、物质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谱采集组件,包括:壳体,包括束光腔体;近红外光源,设于所述束光腔体的顶部,且用于向待测物质发射近红外光;多个检测探头,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多个检测探头分别朝向所述待测物质且环绕所述束光腔体排布,所述多个检测探头对所述待测物质表面反射的近红外光进行采集并输出光信号。
可选的,所述束光腔体还包括采集腔体,所述采集腔体位于所述束光腔体的底部,且环绕所述束光腔体的底部;所述多个检测探头穿设于所述采集腔体,环绕所述采集腔体排布。
可选的,所述采集腔体的侧壁从上向下倾斜向外延伸。
可选的,所述采集腔体的侧壁与所述近红外光源的光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80°;和/或
所述检测探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采集腔体的侧壁垂直;和/或
所述束光腔体的底部位于所述采集腔体内,且所述束光腔体的底端面高于所述采集腔体的底端面;和/或
所述检测探头位于所述采集腔体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光谱采集组件还包括防尘玻璃,位于所述束光腔体的下方,且位于所述采集腔体的底端,与所述采集腔体密封连接,遮盖所述采集腔体的下方开口和所述束光腔体的下方开口。
可选的,所述束光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束光腔体和第二束光腔体,所述第一束光腔体和所述第二束光腔体均沿所述近红外光源的光轴方向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束光腔体位于所述第二束光腔体的上方;
所述光谱采集组件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位于所述第一束光腔体和所述第二束光腔体之间,所述光阑在所述近红外光源的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束光腔体同轴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束光腔体的最大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束光腔体的最大截面尺寸。
可选的,所述第一束光腔体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束光腔体的内壁设有消光结构。
可选的,所述检测探头包括光纤探头或透镜耦合组件;和/或
所述光谱采集组件还包括散热件,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或
所述近红外光源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近红外光源绕所述束光腔体的轴线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光谱采集组件包括多根光纤,所述多根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探头对应连接,所述多根光纤的另一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72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锁具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智能采集装置核心芯片的通用程序烧写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