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68534.1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8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智科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昱见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5281 | 代理人: | 俞海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管道 泄露 无损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其包括检测主机、检测装置本体,检测装置本体包括移动支架结构、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连接固定板、安装调节杆,移动支架结构有两个,包括万向轮、下底板、支撑板、上底板,支撑板安装在下底板的中间位置,其中间位置设有安装调节杆孔,其顶端固定在上底板的中间位置,安装调节杆有两根,一根上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器,另一根上安装有超声波接收器,其安装在安装调节杆孔内,其上设有外侧定位螺母、内侧定位螺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能可以针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管道进行检测作业,安装拆卸方便,使用过程省力、灵活,且在通过管道支架位置是无需拆卸,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使用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超声波检测主要是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针对超声波管道检测设备不适用于尺寸或形状变化的管道,超声波发射端和超声波接收端的相对位置出现变化,影响检测准确性,杨于等设计了一种管道无损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2021148243.7),其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绕线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间距设置,且其相对端分别设有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第一固定带两端等距离伸出至第一壳体两端以外;第二固定带两端等距离伸出至第二壳体两端以外并分别与第一固定带两端连接,绕线器用于带动第二固定带两端同步缩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绕线器带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同步缩紧实现对检测装置内径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管道;而同步缩紧可保证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对于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手持,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王勇,张健等设计了一种管道无损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2220370894.3),包括管道、滑动座、支撑架、安装架和检测机构,所述管道架设于滑动座的上方,所述支撑架设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固定安装于滑动座的顶部,所述安装架套设于管道的外部并通过两个支撑架架设于滑动座的上方,所述检测机构设为四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安装架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超声波传感器、螺杆和导柱,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该管道无损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架上的四个检测机构,利用螺杆和导柱连接于安装架内侧的可调节的超声波传感器,可以调节超声波传感器距离管道外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针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管道进行检测作业,使用更加灵活。以上两个发明,的确解决了不同尺寸规格的管道进行检测作业问题,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气体输送管道一般都是通过支架支撑,悬空安装的,而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管道是被套在检测设备内进行检测,当检测设备通过气体输送管道支架位置时,不能有效的绕过支架,必须将设备拆卸后才能通过支架安装结构位置,这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降低了检测的效率,增加了劳动的强度。针对现有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检测过程中通过管道支架位置困难这一缺陷,设计了一种气体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其能可以针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管道进行检测作业,安装拆卸方便,使用过程省力、灵活,且在通过管道支架位置是无需拆卸,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管道泄露无损检测装置,其能可以针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管道进行检测作业,安装拆卸方便,使用过程省力、灵活,且在通过管道支架位置是无需拆卸,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智科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智科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68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植物种质资源田间性状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