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57807.2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建;池学金;杨小丽;张星宇;刘波;齐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72 |
代理公司: | 内蒙古欣洋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5110 | 代理人: | 刘永珍 |
地址: | 0143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气化 炉排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结构,包括排渣管、冷介质储存装置;排渣管为两端开口的夹套式管状结构,排渣管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为进渣口和出渣口,排渣管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通孔,在排渣管的外壁开设有与排渣管的夹套内部连通的冷介质进口;冷介质进口与冷介质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通。优点在于:夹套式管状结构的排渣管的夹套对煤渣的降温速度快且实现了对煤渣中的高温热能的回收与煤渣换热后的过热蒸汽返回气化炉使得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降低了流化床气化炉底部结渣的风险;排渣管的夹套式管状结构及排渣管内壁的通孔分别可降低排渣管的膨胀应力和煤渣对排渣管内壁的磨损,延长了排渣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气化炉排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结构。
背景技术:
流化床气化炉是一种重要的煤气化装置,具有煤种适应性强、气固混合充分、气化反应速率高等特点。流化床气化炉的排渣方式主要有固定床干法排渣方式和气控湿法排渣方式。固定床干法排渣方式易于控制,可实现对流化床排渣量的精准控制,但是由于固定床干法排渣的排渣温度高,使得对排渣控制阀的耐温要求较高,且排渣管易因磨损而导致泄漏。气控湿法排渣方式主要通过激冷水对煤渣进行冷却降温,因此相应的排渣温度较低,但排渣系统的管线易堵塞,导致生产不稳定。此外,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产生的热渣,在排渣过程中会有气化剂被夹带进入排渣管,并在排渣口附近与煤气及煤渣发生燃烧反应,由于排渣管附近物料流动缓慢,导致流化床气化炉底部排渣口出现结渣情况,造成排渣口堵塞,无法顺利排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排渣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快速降低煤渣温度又可降低气化炉底部结渣风险的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结构,包括排渣管、冷介质储存装置;
所述排渣管为两端开口的夹套式管状结构,所述排渣管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为进渣口和出渣口,所述排渣管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通孔,在所述排渣管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排渣管的夹套内部连通的冷介质进口;所述冷介质进口与所述冷介质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介质储存装置包括过热蒸汽源和脱盐水源,在连通所述冷介质进口和所述过热蒸汽源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在连通所述冷介质进口与所述脱盐水源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在所述排渣管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排渣管的出渣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排渣管的夹套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阀门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阀门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1.5mm。
优选的,所述冷介质储存装置还包括二氧化碳气源,在连通所述二氧化碳气源与所述冷介质进口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夹套式管状结构的排渣管的夹套对煤渣的有间接降温的作用,同时,夹套内的过热蒸汽通过排渣管内壁上开设的通孔进入排渣管,对煤渣直接进行接触降温,降温速度快且实现了对煤渣中的高温热能的回收;2、与煤渣换热后的过热蒸汽返回气化炉不仅将回收的高温热能送回流化床气化炉使得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提高了流化床气化炉底部的气速,降低了流化床气化炉底部结渣的风险;3、在排渣管的内壁上开设通孔,可降低煤渣对排渣管内壁的磨损,夹套可使夹套内外的温度均匀,可降低排渣管的膨胀应力,有效的延长了排渣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能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能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57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