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刚度的减振器及减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55440.0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42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成;李承慧;王宪锰;徐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韩思思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刚度 减振器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刚度的减振器及减振组件,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体以及环绕于第一减振体外周的第二减振体,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之间具有连接体,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通过连接体连接,连接体具有第一形变空间,第一减振体具有减振侧,减振侧与第二减振体的顶壁之间具有第二形变空间。通过第一形变空间释放第二减振体的变形,减少变形导致的撕裂效应,保障减振器的减振性能;第二减振体的顶壁高于第一减振体的顶壁,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第二减振体的轴向变形被第一减振体和连接体所抵挡,向竖直方向的第一减振体的顶壁靠近,通过第二减振体变形时刚度的增大,与第一减振体同时对被减振体抵接,提高减振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刚度的减振器及减振组件。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的隔振与防冲击设计是保证动力总成系统或零部件可靠运行的重要部分,减振器在动力总成系统和部分零部件(如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后处理系统)的应用是普遍的、必要的,其中橡胶类减振垫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对于工程机械类车辆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其使用环境的复杂和恶劣导致悬置系统需承受更多更大的低频冲击载荷,这对悬置结构的减振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减振器在不同使用环境和不同振动幅度下的减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大部分都直接采用螺栓将减振器设置于被减振件处,以此来降低振动,但是,为确保工程机械类车辆的后处理系统在复杂恶劣的工况环境下保证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只能牺牲减振性能,提高该减振垫刚度。但是,减振性能的降低同时带来了被保护结构的振动恶化,使用寿命降低。
对此,部分现有技术开始采用变刚度减振器,通过设置提升机构和辅助弹簧来实现减振体的上下移动,使得减振体移动至不同的工作区来应对不同的工作状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结构过于复杂,需要采用大量的气缸、活塞和弹簧等结构来实现,并且需要对减振器的原有结构进行大量修改,结构复杂,位移量大且会占用大量的工作空间,大大增加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刚度的减振器及减振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结构复杂,难以在不同工况下的保障减振能力,且需要改变减振器原本材质和结构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刚度的减振器,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体以及环绕于第一减振体外周的第二减振体,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之间具有连接体,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通过连接体连接,连接体具有第一形变空间,第一减振体具有减振侧,减振侧与第二减振体的顶壁之间具有第二形变空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体为多个且沿第一减振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连接体之间具有第三形变空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体与第一减振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设置于第一减振体的外壁;或者,连接体与第二减振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设置于第二减振体的内壁。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体包括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均匀排布,相邻的两个连接块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减振体的刚度为k2,第二减振体的刚度为k1,其中,k2≥10×k1。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减振器设置有凸出第一减振体底壁的定位部,以及贯穿定位部的固定孔。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的顶壁间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减振体的直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减振器,以及支撑结构,减振器对称设置于支撑结构的两侧,且第一减振体的减振侧相背离,减振器包括凸出第二减振体底壁的定位部,以及贯穿定位部的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55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容积卧式深冷压力容器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园林植物防寒风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