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向位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51402.8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伟;陈繁;穆毅;易威;陈勇;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3/02 | 分类号: | G01P13/02;G01P1/02;G01P1/00;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吴瑾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向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位仪包括固定支架(2),在所述固定支架(2)的底部铰接有能够跟随水流同步摆动的安装壳体(5),在所述安装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流向感应装置(7),所述流向感应装置(7)通过导线与信号传输装置(1)连接,液位感应装置(8)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连接,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通过信号线与外部信号连接;分别通过流向感应装置实时检测水流流向,通过液位感应装置实时检测水流液位,并通过信号传输装置实现水流流向信息及水流液位信息的同时传输,便于管理者同步实时知晓水流流向信息及水流液位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流流向及液位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位仪。
背景技术
向位仪用于实时检测水流流向及液位高度,以实时掌握水流流向变化以提前预防和避免水质灾害的同时,合理利用水力资源向人类生产及生活提供有效助益,现有技术中已经逐步形成有多种水流流向及液位的检测方案,但其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针对水流的流向及液位检测装置往往是各自检测后单独上传,无法在获知水流流向信息的同时获知水流液位信息;
2)现有的流向检测装置往往通过传感器跟随水流同步摆动以检测出水流流向,但在摆动过程中,水流流速过快时会导致装载传感器的固定支架转角过大,一方面容易与井壁或其他外部装置碰撞造成损坏,较大的转角也会使得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另一方面现有的流向检测装置往往依靠距离的改变确定水流流向,检测稳定性和精度不足。
3)现有技术中的液位检测装置需要根据液位高度的不同预先在管道井内壁安装设置液位检测装置,当液位到达对应高度位置后,触发该位置的液位检测装置以显示实时高度,安装繁琐的同时,无法对相邻两个液位检测装置中间的其他液位高度进行实时检测。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有效的水流流向及液位检测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向位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向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位仪包括固定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铰接有能够跟随水流同步摆动的安装壳体,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流向感应装置,所述流向感应装置通过导线与信号传输装置连接,液位感应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连接,所述信号传输装置通过信号线与外部信号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管道井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管道井的内壁,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顶部固定部及底部铰接部,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铰接于铰接部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通过转动轴铰接于铰接部的内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从安装壳体两侧穿出,且在所述转动轴的底部沿径向伸出设置有限位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伸出设置有限位杆,且每侧限位杆均位于对应侧限位端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的底部还固定有能够跟随水流同步摆动的拨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呈倒Y字形,在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底端内腔中分别固定安装有流向感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流向感应装置选用滚珠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底端内腔中的流向感应装置的检测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位感应装置选用液位探头,且所述液位探头位于水流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51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剥虾工具
- 下一篇:一种IC芯片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