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水制氢组件和电解水制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42464.2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令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氢星(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9/60 | 分类号: | C25B9/60;C25B15/08;C25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何静生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小***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水 组件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组件和电解水制氢装置。其中,电解水制氢组件包括:膜片、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和至少两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开设有导流槽和出气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出气口相通;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相对的一侧为内侧,相背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膜片位于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内侧,两组所述导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外侧;其中一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一面朝向所述正极导电件,另一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一面朝向所述负极导电件;且两组所述导流件的所述出气口朝向同一侧。实现氢气和氧气在同一侧排出,达到缩小体积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组件和电解水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民用领域中,需要制氢时,常常采用电解液制氢即电解水制氢。通过直流电连通至电极处,电极伸入至液中或者液溶液中,液中电离出少量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在阴极氢离子接收到电子,然后析出氢气,在阳气氧原子失去电子,然后析出氧气。收集阴极产生的氢气,实现制氢。
在电解后,氢气和氧气在两个电极析出,然后在两侧的出气口分别排出氢气和氧气。然而在家用的制氢场景下,如富氢杯,对体积有一定要求,小体积便于携带和放置。但是,氢气和氧气的出气口在两侧,就导致了整个装置的厚度增加,不利于缩小体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组件和电解水制氢装置,实现氢气和氧气在同一侧排出,达到缩小体积目的。
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电解水制氢组件包括:膜片、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和至少两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开设有导流槽和出气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出气口相通;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相对的一侧为内侧,相背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膜片位于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内侧,两组所述导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外侧;其中一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一面朝向所述正极导电件,另一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一面朝向所述负极导电件;且两组所述导流件的所述出气口朝向同一侧。
可选地,每组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汇集口和第二汇集口,分别形成两个所述出气口;同一组所述导流件的所述第一汇集口和所述第二汇集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汇集口和所述第二汇集口相隔绝,所述第一汇集口与所述导流槽相导通;第一组所述导流件的所述第一汇集口与第二组所述导流件的述第二汇集口相导通;第一组所述导流件的第二汇集口与第二组所述导流件的所述第一汇集口相导通。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板和出气板;所述导流板贯通开设所述导流槽,所述出气板开设横槽,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出气板均开设贯通孔;所述横槽与所述导流板的贯通孔相通形成所述第一汇集口,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出气板的两个贯通孔相通形成所述第二汇集口。
可选地,一张所述膜片、一个所述正极导电件、一个所述负极导电件和两组所述导流件形成一组制氢单元;所述电解水制氢组件至少形成两组所述制氢单元;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和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的第一汇集口与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第二汇集口相通;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的第二汇集口与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第一汇集口相通;或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和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所述正极导电件和所述负极导电件设置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的第一汇集口与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第一汇集口相通;所述第一组制氢单元的第二汇集口与所述第二组制氢单元的第二汇集口相通。
可选地,电解水制氢组件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开设有多条所述横槽,其中一条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一组所述导流件的第一汇集口相通,另一条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一组所述导流槽的第二汇集口相通;所述底板贴合在最下方的所述导流件的底部。
可选地,电解水制氢组件还包括安装板和多个气接嘴;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部;所述气接嘴穿过所述安装板,并分别与所述顶板的所述横槽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氢星(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氢星(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42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面H型的手机金属外壳
- 下一篇:一种小型昆虫标本使用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