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41740.3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赵云建;朱双燕;许占良;曾晓辉;商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隧道 洞口 自然 小型 水石流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防护结构,包括基座和钢立柱,基座通过地脚螺栓锚杆固定在边坡上,钢立柱布置在基座上,相邻的钢立柱之间设置有高强度柔性被动防护网;还包括横向型钢、废旧轮胎和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横向型钢设置在自然冲沟迎水侧,且横向固定在钢立柱的中下部,使各个钢立柱的中下部通过横向型钢连接,废旧轮胎设置在横向型钢的自然冲沟迎水侧,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挂设在钢立柱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成本合理、施工方便、适用于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抵御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解决了传统被动防护网刚度不足,在水流带动石块冲击作用下,防护体系极易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洞口往往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洞口上方危岩落石分布广泛、雨水量充足,使高速铁路隧道洞口上方存在自然冲沟,汇水量较大、洞口裸露围岩长期风化崩解,极易形成水石流冲击被动防护网,造成被动防护网破坏,导致水石侵入隧道洞口的列车轨道,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在传统施工中,隧道洞口上方一般采用传统被动防护网拦截危岩落石,但传统被动防护网存在以下问题:(1)自然冲沟内水石流冲击速度过快,传统被动防护网的钢立柱间距较大,导致传统被动防护网稳定性较差、整体刚度较小,容易发生破坏,一旦传统被动防护网破坏,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2)隧道洞口上方抗风化能力较弱的岩石在长期风化作用下易崩解下落形成直径较小的碎石,由于传统被动防护网网眼大,对直径较小的碎石拦截效果较差。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代替传统被动防护网的小型水石流新型防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成本合理、施工方便、适用于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抵御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解决了传统被动防护网刚度不足,在水流带动石块冲击作用下,防护体系极易破坏的问题。该防护结构尤其适用于隧道洞口上方存在水量较大、落石较多的自然冲沟处的高速铁路工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自然冲沟小型水石流防护结构,包括基座和钢立柱,所述基座通过地脚螺栓锚杆固定在边坡上,所述钢立柱布置在基座上,相邻的钢立柱之间设置有高强度柔性被动防护网;
还包括横向型钢、废旧轮胎和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所述横向型钢设置在自然冲沟迎水侧,且横向固定在钢立柱的中下部,使各个钢立柱的中下部通过横向型钢连接,所述废旧轮胎设置在横向型钢的自然冲沟迎水侧,所述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挂设在钢立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钢立柱为型钢结构,所述钢立柱等间距布置,相邻钢立柱的间距为3m,钢立柱的高度为6m。
优选的,所述横向型钢上下布设有三排,相邻两排的间隔为100cm,最下一排的横向型钢距地面60cm处架设。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向型钢与钢立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旧轮胎设置上下两道,采用梅花形布置,废旧轮胎的外径为60~80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废旧轮胎绑扎在横向型钢上。
优选的,所述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的布设范围为从地面线起1m高度内,高加密网眼被动防护网的网眼尺寸不大于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41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叶窗加工用柔性异形线条砂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化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