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安全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32177.3 | 申请日: | 202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5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国;王晓峰;张锦华;何鹏;王彦斌;范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铜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6 | 分类号: | B66B11/06;B66B5/26;B66B5/28;B66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百年育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8 | 代理人: | 张鹭丝 |
地址: | 7309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安全 升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安全升降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上表面的收线框,收线框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绕线辊,绕线辊的表面卷绕有吊索,收线框的右侧设置有用于转动绕线辊的制动电机,架体的内顶壁开设有延伸至收线框内部的出绳口。该施工安全升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测速传感器检测定位片移速过快时,测速传感器通过控制柜控制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的运转通过主锥形齿轮和辅锥形齿轮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两个螺纹筒在双向螺纹杆的转动下分别带动两个推板进行移动,直至推板表面的固定齿与齿槽卡接,以阻止载物框继续下坠,从而使该升降装置能够达到防坠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安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在建筑施工当中,根据实际建筑施工的高度不同,需要通过升降机构去对人员以及物料进行抬升工作,以完成高空作业。
申请号201920824737.3公开了一种施工安全升降机,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的上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支架的上端侧壁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两个辘轳,两个所述辘轳的侧壁均环绕设有钢丝绳,两个所述钢丝绳远离辘轳的一端分别贯穿壳体的下端内壁并延伸至升降槽中,位于升降槽中的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升降槽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口,所述活动板贯穿条形口,位于升降槽外的两个所述活动板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站台。本实用新型通过料斗和海绵球对钢丝绳涂抹防锈润滑剂,保证钢丝绳不会轻易生锈,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但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上述方案只是通过对吊索加注润滑油的维护方式去对升降机的安全进行保障的,缺乏吊索断裂后防坠的机构,降低了其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安全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安全升降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上表面的收线框,收线框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绕线辊,绕线辊的表面卷绕有吊索,收线框的右侧设置有用于转动绕线辊的制动电机,架体的内顶壁开设有延伸至收线框内部的出绳口,吊索的下端通过出绳口延伸至架体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载物框,所述出绳口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载物框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滑块,架体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适配的限位滑槽,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之间设置有防坠机构;
所述防坠机构包括开设在两个限位滑块表面的安装槽,载物框下方的壳体内部开设有与两个安装槽内部连通的传动腔,传动腔的内部通过支撑块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载物框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传动腔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主锥形齿轮,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辅锥形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主锥形齿轮和辅锥形齿轮与双向螺纹杆传动连接,双向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对称的两个螺纹筒,螺纹筒延伸至安装槽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板,推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齿,限位滑槽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与固定齿相适配的齿槽,限位滑块的背面嵌设有测速传感器,限位滑槽的内后壁设置有与测速传感器位置对应的若干个定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油机构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出绳口内部的安装环,安装环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架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油箱,油箱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环形腔内部连通的输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腔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延伸至安装环内环面的出油孔,安装环的内环面设置有刷毛,输油管的表面设置有电动阀,安装环套设于吊索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绳口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导向吊索收放的导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铜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铜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32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管模具夹持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易于多种连接方式的钢材衔接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