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28709.6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3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云;张燕良;张文;裴志强;苗为佳;周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克莱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4 | 分类号: | F28F9/24;F28F9/013;F28F13/12;F28F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器用 环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包括传热管道组件;传热管道组件由多个传热管、翅片和加固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传热管由多个直管与多个弧形管组成,增加了传热管内的流经距离,充分换热,并且直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杆相连接,且每个支撑杆上均匀排列开设有多个通流孔,外管内壁沿环行开设有四个条形流槽,在壳体内形成强烈的湍流效果,强化传热,进而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1981年,Tuckerman和Pease提出了微通道散热器的概念;1985年,Swife,Migliori和Wheatley研制出了用于两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900495A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微通道换热元件-口琴管,制冷剂集管,翅片,其中微通道换热元件-口琴管由两块具有微型沟槽或波浪纹的型材叠合,在叠合面上以及各结构部件的接缝处设有钎焊料,经钎焊形成。即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中。
该专利该换热单元中,翅片和集流管是分层设置,因此,热交换并不充分,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包括换热器壳体,
所述换热器壳体包括传热管道组件;
所述传热管道组件由多个传热管、翅片和加固板组成;
所述传热管由多个直管与多个弧形管组成,且每两个所述直管均与弧形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直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弧形管相连通,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杆相连接,且每个支撑杆上均匀排列开设有多个通流孔。
其中,所述外管内壁沿环行开设有四个条形流槽。
其中,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外管的长度。
其中,所述翅片分布在每两个传热管之间,且紧密接触。
其中,所述加固板安装在多个传热管之间,用于限位多个传热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传热管由多个直管与多个弧形管组成,增加了传热管内的流经距离,充分换热,并且直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杆相连接,且每个支撑杆上均匀排列开设有多个通流孔,外管内壁沿环行开设有四个条形流槽,在壳体内形成强烈的湍流效果,强化传热,进而提高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环形微通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壳体;2、传热管;3、加固板;4、直管;401、外管;
402、内管;5、弧形管;6、支撑杆;7、通流孔;8、条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克莱尔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克莱尔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28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箔纸加工简易除尘烘干设备
- 下一篇:热传导散热的连接装置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