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05743.1 | 申请日: | 202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22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丞瀚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0 | 代理人: | 周学永 |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包括空腔管和在所述空腔管内移动的柱塞管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柱塞管芯移动的控制部。通过在自体注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柱塞管芯移动的控制部的结构改进,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柱塞管芯的移动量,确保推出自体组织的注射量,提升自体组织移植手术的工作精度及治疗效果,进而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一次性针管而带来的自体组织注射量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体组织移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自体组织移植技术在医疗外科领域已被广泛地应用,经常用于治疗由外伤、感染或慢性恶化、关节修复手术、肩袖开裂、组织损伤或其它组织缺陷。这些技术需要外科医生从患者的自体组织(诸如,滑膜或脂肪组织)提纯修复细胞的独特群体,并将细胞注射递送到患者的关节中以刺激软骨修复,利于降低了免疫宿主反应和组织排斥的可能性。
但是,目前的自体组织注射装置,一般采用普通的一次性针管,对于自体组织的注射用量仅依靠医务人员的经验来控制,也就是说,推出自体组织的注射量是凭着医务人员的经验感觉而注入待修复部分,由此难免会造成注射量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通过在空腔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柱塞管芯移动的控制部,从而精确控制柱塞管芯推出自体组织的注射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一次性针管而带来的自体组织注射量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包括空腔管、在所述空腔管内移动的柱塞管芯和用于控制所述柱塞管芯移动的控制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包括位于所述空腔管外的驱动端和与所述柱塞管芯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管内,另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所述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柱塞管芯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结构,所述柱塞管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相适配的第二传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为所述容纳腔的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为所述柱塞管芯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空腔管密封连接的注射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管芯包括用于推动自体组织的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管的长度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管芯的长度为10cm,所述控制部的长度小于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体组织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柱塞管芯移动的控制部的结构改进,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柱塞管芯的移动量,确保推出自体组织的注射量,提升自体组织移植手术的工作精度及治疗效果。
具体通过控制部的驱动端带动其连接部转动,进而带动柱塞管芯前后移动,通过控制驱动端的转动量来精确控制柱塞管芯的移动量,进而确保推出自体组织的注射量,达到提升自体组织移植手术的工作精度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且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的解释和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自体组织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轴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05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体组织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净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