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上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70840.1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17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武可;周斌;钟子华;高艳辉;龚学毅;王峰;文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H33/53 | 分类号: | H01H33/5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尹长斌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上开关,包括环氧极柱、第一预浇注层、进线侧传感单元、第一灌封、第二浇注层、出线侧传感单元以及第二灌封层;通过设置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将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预浇注层和第二预浇层的内部,并用第一灌封层和第二灌封层分别覆盖第一浇注层和第二浇注层,能够使得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被层层包裹于环氧极柱中,从而起到保护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内部元器件的作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柱上开关由于长期暴露在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导致的产品性能降低的问题,能够提高柱上开关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输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上开关。
背景技术
柱上开关是指用在电线杆上保障用电安全的一类安全开关,主要作用是隔离电路的高压。市场上的柱上开关形式多样,性能也各不相同。相关技术中,为了监测配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配电网线路的故障问题,柱上开关大多数都是采用一次浇注成型的技术,将分散式的电压、电流传感器浇注在环氧极柱中,进而对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并将温度传感器悬挂在出线端子上,进而对温度信号进行采集。但是,分散式的布局方式以及一次浇注成型的技术,容易导致传感器长期运行于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从而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柱上开关,能够避免外部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运行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上开关,包括环氧极柱、第一预浇注层、进线侧传感单元、第一灌封层、第二预浇注层、出线侧传感单元以及第二灌封层,所述环氧极柱的内部设置有进线侧导电杆和出线侧导电杆;所述第一预浇注层设置于所述环氧极柱的内部,所述第一预浇注层位于所述进线侧导电杆的两侧;所述进线侧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预浇注层的内部,所述进线侧传感单元用于监测所述柱上开关进线侧的电压信号及温度信号;所述第一灌封层设置于所述环氧极柱的内部,所述第一灌封层覆盖所述第一预浇注层;所述第二预浇注层设置于所述环氧极柱的内部,所述第二预浇注层位于所述出线侧导电杆的两侧;所述出线侧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预浇注层的内部,所述出线侧传感单元用于监测所述柱上开关出线侧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及温度信号;所述第二灌封层设置于所述环氧极柱的内部,所述第二灌封层覆盖所述第二预浇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上开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将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预浇注层和第二预浇层的内部,并用第一灌封层和第二灌封层分别覆盖第一预浇注层和第二预浇注层,能够使得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被层层包裹于环氧极柱中,从而起到保护进线侧传感单元和出线侧传感单元内部元器件的作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柱上开关由于长期暴露在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导致的产品性能降低的问题,能够提高柱上开关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线侧传感单元包括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第二片状陶瓷电容器和第一光纤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和所述第一光纤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线侧导电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片状陶瓷电容器设置于所述进线侧导电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片状陶瓷电容器和所述第一光纤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低压引线,所述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片状陶瓷电容器通过所述第一低压引线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金属接头和第一弹簧插座,所述第一金属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弹簧插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插座与所述进线侧导电杆焊接,所述第一光纤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金属接头与所述第一片状陶瓷电容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70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多角度焊接机床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布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