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双睡感睡枕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69602.9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9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迟;卢召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物安睡(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B32B27/40;B32B27/06;B32B3/30;B32B3/24;B32B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8 | 代理人: | 顾继光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双睡感睡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双睡感睡枕,包括上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的硬度不同于下层结构的硬度;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均设置有凸起部,上层结构的中部位置与所述上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连接;下层结构的中部位置与所述下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连接;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均与所述中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中、下三层聚氨酯层结构的布置提高了枕头的稳定感。并且采用将各层凸起部或凹陷部与对应层四周平滑过渡连接的方式,实现了自然贴合的分区方式,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层硬度不同的设计,使使用者能够通过简单的翻转枕头,就能实现双睡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面双睡感睡枕。
背景技术
睡枕产品不仅对于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肩颈部健康。睡枕在睡眠过程中主要承担承托颈部和头部,辅助维持颈椎自然健康曲度的作用。
常见睡枕通常采用单一性质材料制成,如采用荞麦、天然或化学纤维、单一硬度的海绵或其它硬质松散材料。天然或化学纤维材质蓬松,柔软舒压,并能够很好地贴合/包裹头颈部曲线,但材料硬度和支撑力相对较低,通常无法在睡眠中长期维持支撑效果。单一硬度海绵类材质支撑力适中,但其通常为固定硬度,无法适应用户不同的硬度要求。荞麦或其它硬质松散材料形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形状,适应头颈部曲线,但材质较硬,无法很好地实现释压效果。
目前一体化双面睡感通常采用双层材质(如专利文献CN 204635788 U),分别为柔软面与较硬面,但其每层材料填充是以散装材料为主,填充材料会出现睡眠过程中跑动的情况会造成实际产品体验的不稳定感。
除此以外,常见分区睡枕(平躺/侧睡)通常采用明显的表面曲线差异,其会限制睡眠中头颈部的活动使使用者在睡眠中难以从平躺翻身到侧睡睡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双睡感睡枕。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双睡感睡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上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与中层结构相互连接,所述中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相互连接;
所述上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下层结构均为聚氨酯层;所述上层结构的硬度不同于下层结构的硬度。
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均设置有凸起部,所述上层结构的凸起部位于所述上层结构的中部位置,所述上层结构的中部位置与所述上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
所述下层结构的凸起部位于所述下层结构的中部位置;所述下层结构的中部位置与所述下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
所述中层结构设置有分别位于中层结构中部位置两侧,且相互对称的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均与所述中层结构的四周平滑过渡;
所述上层结构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匹配,所述下层结构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沿所述中层结构对称布置。
优选的,所述上层结构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中层结构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下层结构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还包括枕套,所述枕套套装在所述上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下层结构所组成的整体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物安睡(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物安睡(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69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自动启闭式泄压阀门
- 下一篇:一种制袋熔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