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路连接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62049.6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7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超;邢高举;潘恩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15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 连接 保护 | ||
一种电路连接保护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多个配合腔,多个所述配合腔内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配合有防雷部件,所述防雷部件两端配合有卡装在壳体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盒体上的导电部分连通,本实用新型包括卡接在盒体上的壳体,壳体通过卡板与卡槽的配合卡在盒体上,并通过滑块拨动卡板完成解锁,结构简单、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安装架,安装架上开设有特定结构的滑槽,防雷部件的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块,通过固定块与滑槽的配合关系使得防雷部件被卡在安装架内,将防雷部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方便更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保护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连接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对电路进行保护的元件有很多,一般都是进行过压或过流保护,浪涌保护器也被称为防雷器,在电气回路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因此其在大多数的电气回路中都被广泛应用。
中国实用新性专利CN214755511U,其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其对现有浪涌保护器的卡扣结构进行改变,故而使得壳体拆装简便,尤其是不会因螺丝刀的撬动导致壳体受损,但在浪涌保护器完全过一次保护后,就会失效,此时需要更换保护器,也就没有要保护壳体避免壳体受损的必要了,且在失效后就将全部部件更换也造成了浪费,若将保护器进行模块化设计,减少更换部件的数目,就能够避免频繁更换以及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保护器,解决了现有的浪涌保护器设计不够模块化,在失效后需要全部更换造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电路连接保护器,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多个配合腔2,多个所述配合腔2内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内配合有防雷部件,所述防雷部件两端配合有卡装在壳体3上的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8,所述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8的另一端分别与盒体1上的导电部分连通。
所述防雷部件包括与安装架4滑动配合的罩壳9,所述罩壳9内固定连接有压敏电阻10,所述压敏电阻10侧边置有安装在罩壳9内的底板11,所述压敏电阻10的两个金属连接端分别为贯穿罩壳9的金属连接端一和贯穿底板11的金属连接端二,所述底板11上铰接有与压敏电阻10金属连接端二焊接的作用板12,所述作用板12上连接有作用在底板11上的拉簧13,所述罩壳9上开设有与作用板12配合的通槽14,所述罩壳9两端配合有卡装在壳体3上的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8,罩壳9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安装架4上开设有与固定块5配合的滑槽6,固定块5通过滑槽6安装在安装架4上时,也将带动作用板12和压敏电阻10的金属连接端一,使得第一导电片7与压敏电阻10的金属连接端一连接,使得第二导电片8与作用板1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滑槽6为包括一体的横向槽和竖向槽,所述横向槽的尾部连通竖向槽的上端。
所述罩壳9上开设有螺纹孔,在罩壳9完全进入安装架4内后,用盖板将壳体3密封,同时盖板贴合罩壳9限制罩壳9的横向滑动,盖板上开设有与罩壳9上的螺纹对应的通孔,同时盖板上还开设有与开设在壳体3上的螺纹孔对应的通孔,使得盖板与壳体3能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片8上方置有用于提示防雷部件是否失效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纵向滑动的顶杆15,所述顶杆15上端固定连接有倾斜弧面挡块16,所述挡块16左侧置有 “7”型滑动板17,所述“7”型滑动板17的横板置于开设在壳体3上的凹槽18内,所述“7”型滑动板的竖板左侧与凹槽18底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滑动板17上贴有显示板19。
所述显示板19上的颜色与凹槽18底面的颜色相反,所述凹槽18上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玻璃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62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