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理部件、电池和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33725.7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3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雷;马艳;覃论;王春晖;季进清;陈亮美;产利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56 | 分类号: | H01M10/6556;H01M10/655;H01M10/625;H01M10/617;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部件 电池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热管理部件、电池和用电设备。热管理部件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底壁和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腔室;所述底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两个所述侧壁的内部均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其中,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的折弯处均设置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部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部件、电池和用电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部件,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底壁和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腔室;所述底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两个所述侧壁的内部均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
其中,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的折弯处均设置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热管理部件的底壁设置第一流道,在热管理部件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第二流道,且通过连通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同时作用于电池单体的底面和侧面,有效地提高了热管理部件调节电池单体温度的能力,降低电池单体的底部和顶部的温差,进而有效降低热失控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热管理部件的内侧形成凹部,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热管理部件的外侧形成凸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过渡部在热管理部件的内侧形成凹部,在热管理部件的外侧形成凸部,一方面,能够降低流阻(换热介质的流动阻力),保证换热介质顺利地由第一流道向上地流动到第二流道,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拐角流道成型困难的问题,降低侧壁因冲压工艺或折弯工艺折弯于底壁导致侧壁和底壁的折弯处出现褶皱、开裂或者瘪塌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流道的高度为h1,满足1.0mm≤h1≤3.0mm。
上述方案中,连通流道的高度受拐角流道成型工艺以及水阻影响,若h1<1.0mm,则影响换热介质由第一流道流向第二流道,流阻过大,从而影响热管理部件的换热效率;若h1>3.0mm,底壁与侧壁的折弯处材料变形量过大,超过材料的应力强度极限,导致折弯处的材料出现褶皱、开裂或者瘪塌的情况,为此,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将连通流道的高度h1限定为1.0mm≤h1≤3.0mm,使得底壁和侧壁的折弯处的过渡部同时满足可制作性和流阻需求。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部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层叠设置以形成所述底壁,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层叠设置以形成所述侧壁,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上述方案中,热管理部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33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穿梭车举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