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化蓄热方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81903.6 | 申请日: | 202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27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付欣友;薛治家;徐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13/00 | 分类号: | F28D13/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 蓄热 方式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一种流化蓄热方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涉及一种烟气回收装置,所述装置烟气入口(16)、空气入口(13)经换向阀(14)与喷口(8)连接;喷口(8)连接到流化室(5)下部;流化室(5)下部填充有陶瓷球(6);喷口拦网(7)安装在喷口(8)与流化室(5)连接处;集气筛(4)设置在流化室(5)与集气室(3)连接处;集气室(3)通过管道连接吸风机入口(2);流化室(5)最低点与溢流池(11)经管道连接;溢流池拦网(9)安装在流化室(5)和溢流池(11)之间;液位计(10)安装在溢流池(11)上方;溢流池(11)下部连接溢流阀(12)。本实用新型提高换热效果、减小换热器尺寸、缩短换热时间;该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用锅炉等余热回收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回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化蓄热方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是化石能源消费大国,在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较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低品位低热值能源尚未被开发和利用。在此背景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综合梯度利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是解决目前能源环境问题的关键。
排烟热损失是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的最大热损失。降低排烟热损失面临很多问题:其一,低温余热回收经济性差;其二,低温受热面的低温腐蚀问题;其三,低温受热面结垢、堵塞。蓄热技术是实现能源节约和推进能源综合梯度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其能有效解决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和强度上不匹配的问题,且能避免能源浪费和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蓄热技术用于烟气余热回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多孔介质蓄热技术尤为突出。陶瓷多孔介质其基体为非金属陶瓷,其耐高温,性能稳定,且蓄热能力较强,常用作蓄热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化蓄热方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装置设计的流化蓄热方式,强化了烟气换热效果;烟气中的水汽换热过程中凝结并流入溢流池回收,因此实现了锅炉烟气低温余热的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流化蓄热方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吸风机、吸风机入口、集气室、集气筛、流化室、陶瓷球、喷口拦网、喷口、溢流池拦网、液位计、溢流池、溢流阀、空气入口、换向阀、除尘器、烟气入口;烟气入口、空气入口经换向阀与喷口相接;喷口连接到流化室下部;流化室下部填充有陶瓷球;喷口拦网安装在喷口与流化室连接处;集气筛设置在流化室与集气室连接处;集气室通过管道连接吸风机入口;流化室最低点与溢流池经管道连接;溢流池拦网安装在流化室和溢流池之间;液位计安装在溢流池上方;溢流池下部连接溢流阀。
所述的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流化室水平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流化室垂直截面为锥形。
所述的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喷口设为两个或四个。
所述的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喷口与流化室的夹角小于9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流化蓄热相比固定床蓄热可以大幅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果、减小换热器尺寸、缩短换热时间;旋流射流可以使陶瓷球流化过程中同时承受气流、相互撞击力、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强化了烟气、空气和陶瓷球的接触效果;流化室锥形的截面,提高了气流速度、增大了陶瓷球离心力,强化了对流换热效果;陶瓷球相比金属受热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避免了低温腐蚀;烟气中的水汽在换热过程中凝结并流入溢流池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侧视图;
图2为一种采用流化蓄热方式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A-A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程学院,未经沈阳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81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料纺织张力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布料导向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