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59622.0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22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清;李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能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排放量 检测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包括碳监测装置,所述碳监测装置安装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碳监测装置包括六边形柱筒,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上端连接有若干分流排放管道,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圈,所述橡胶套圈套设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分流排放管道内安装有气体流量计,所述六边形柱筒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输入端伸入分流排放管道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碳监测装置可以应用于多种碳排放领域,通过分流检测测得的碳排放量相比于直接对碳排放管道进行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排放气体流速过大时,气流能够将六边形柱顶起,具有缓流作用,提高碳排放检测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排放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地球最大危机之一,而温室气体的排放通常被认为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是排放最多的一种主要温室气体,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已经是世界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共识。碳排放监测是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碳排放监测可以识别出主要的以及隐藏的碳排放源,有利于针对性的控制碳排放。同时,有效的碳排放监测可以识别某区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有利于进行城市规划,进行住宅、绿地的合理选址。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 114137154 A,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的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氧化处理装置、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测量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氧化处理装置、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测量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氧化处理装置、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测量装置连接,所述氧化处理装置的输入端接收废气,所述气体测量装置的输出端排出废气。本实用新型包括碳监测装置,所述碳监测装置安装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碳监测装置包括六边形柱筒,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上端连接有若干分流排放管道,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圈,所述橡胶套圈套设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分流排放管道内安装有气体流量计,所述六边形柱筒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输入端伸入分流排放管道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碳监测装置可以应用于多种碳排放领域,通过分流检测测得的碳排放量相比于直接对碳排放管道进行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排放气体流速过大时,气流能够将六边形柱顶起,具有缓流作用,提高碳排放检测精确度。
因此,基于上述检索以及结合现有的碳排放量监测装置,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一般采用红外气体检测仪,价格较昂贵,因此站点建设成本较高,限制了区域内站点分布数量,此外,碳排放气体中含有固体杂质,若不进行过滤,容易对碳排放检测精度造成影响,且碳排放气体流速过快,现有的检测仪容易措施气体捕捉,影响检测精确度,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碳排放量检测的碳监测系统,包括碳监测装置,所述碳监测装置安装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碳监测装置包括六边形柱筒,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上端连接有若干分流排放管道,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圈,所述橡胶套圈套设在碳排放管道上,所述橡胶套圈的外围设置有夹紧定位组件,所述分流排放管道内安装有气体流量计,所述六边形柱筒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输入端伸入分流排放管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定位组件保护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置于橡胶套圈前后侧,前后侧弧形夹板的左右两端之间转动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端部固定连接有转把,前后侧弧形夹板的相离一侧端面中间转动连接伸缩杆一端,前后侧的伸缩杆另一端分别与六边形柱筒前后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六边形柱筒的上端插装有六边形柱,所述六边形柱下端连接有六边形过滤板,所述六边形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六边形过滤板包括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下侧设置有过滤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能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能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59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置反应液的反应套管
- 下一篇:一种便于携带搬运的折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