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15557.1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97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刘敬;林少辉;金晓龙;李宁;李振兴;郭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08 | 分类号: | E05B8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赵凯莉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门锁 开关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包括盒体以及按键组件、机械触发器和电子触发器;按键组件包括触发按键和弹性复位件,盒体具有安装孔,弹性复位件一端与触发按键连接,另一端与盒体连接,用于始终为触发按键提供沿安装孔的轴线探出盒体的驱动力;触发按键相对盒体具有复位工位、第一触发工位、第二触发工位;当触发按键位于复位工位时,触发按键位于初始位置;当触发按键位于第一触发工位时,触发按键位于第一行程位置且触发电子触发器;当触发按键位于第二触发工位时,触发按键位于第二行程位置且触发机械触发器;且第一行程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二行程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距离。通过一个按钮同时实现机械解锁和电动解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
背景技术
全球车型上已有的车门门锁开关一般是机械式内开启锁,机械内开启锁利用人手动操作进行转动或拨动开关机构带动门锁拉线从而进行开门解锁。随着电动车的兴起,智能座舱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在“智能座舱”的概念下,车辆内饰部件的趋势是:去实体开关;采用按钮开关替代机械开关,提升科技感。但是电子部件的可靠性弱于机械部件,因此,需要一个开关,同时进行机械解锁以及电动解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用于一个开关既能控制电动解锁又能控制机械解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盒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的按键组件、机械触发器和电子触发器;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触发按键和弹性复位件,所述盒体具有用于露出所述触发按键的安装孔,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触发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用于始终为所述触发按键提供沿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探出所述盒体的驱动力;
所述触发按键相对所述盒体具有复位工位、第一触发工位、第二触发工位;当所述触发按键位于复位工位时,所述触发按键位于初始位置;当所述触发按键位于所述第一触发工位时,所述触发按键位于第一行程位置且触发所述电子触发器;当所述触发按键位于所述第二触发工位时,所述触发按键位于第二行程位置且触发所述机械触发器;且所述第一行程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行程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距离。
上述车门门锁开关中,按键组件、机械触发器和电子触发器安装于盒体内部,且按键组件的触发按键通过安装孔暴露于盒体外部,以便通过按压触发按键触发电子触发器和机械触发器。触发按键未被按压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触发按键位于复位工位。当触发按键被按压后,触发按键挤压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受压变形,当触发按键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一行程后处于第一行程位置,此时,触发按键触发电子触发器,车门门锁开关电动解锁;撤去按压触发按键的作用力,弹性复位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形变,顶起触发按键,以使触发按键沿安装孔的轴线朝向安装孔动作直至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然触发按键也可触发机械触发器,如当电子触发器失效时,触发按键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一行程后处于第一行程位置,此时未能触发电子触发器解锁,继续按压触发按键,使得触发按键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继续运动第二行程后处于第二行程位置,此时,触发按键触发机械触发器,车门门锁开关机械解锁。即上述车门门锁开关实现了一个开关既能控制电动解锁又能控制机械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按键与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用于为所述触发按键提供沿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动作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沿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延伸的导轨和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触发按键,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或者,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触发按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按键包括按钮和触发件;
所述按钮贯穿所述安装孔,所述触发件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15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尘机自动泄灰机构
- 下一篇:一种易拼装拆卸的木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