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14548.0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33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鲍绥强;李斌;宋建海;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绥强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19/01;F28F9/22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王炎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加氢 装置 腐蚀 高温 高压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靠近筒体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靠近筒体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按照螺旋线形状交替缠绕的多个绕管,所述绕管的靠近进液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板,所述绕管靠近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液管板,所述进液管板和出液管板上分别对应焊接有进液管箱和出液管箱,所述进液管箱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对杂质进行除去的过滤器,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防止冲击力过大的防冲击组件,其能够对即将进入到进液管箱内部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同时在进液口设置防冲击组件能够防止绕管受到的冲击力过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绕管换热器因为结构小巧、换热效率高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规绕管换热器的构造为: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绕管按螺旋线形状交替缠绕而成,相邻两层螺旋状绕管的螺旋方向相反,并采用一定形状的定距件使之保持一定的间距,但是绕管换热器也具有缺点,即绕管换热器的管径较小,容易发生堵塞。
授权公告号为CN2099269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含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筒体的上下开口端分别焊接有上管板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上分别焊接有上管箱和下管箱;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腐层;所述进液口内安装有防冲击组件,所述防冲击组件包含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插置于进液口上,且连接筒位于筒体内的筒口上斜向安装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流板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分流板,且分流板位于连接筒内。
上述方案主要采用设置防冲击组件和防腐层来克服现有的绕管换热器长期使用后容易腐蚀的问题,同时壳体介质进入筒体时由于压力较大,其冲击力较大,因此容易对管体内的绕管造成一定的冲击损伤,且冲击过程中发生的晃动,容易导致管体和管板之间的焊接相连部位发生开裂,从而影响其密封效果;同时,常规的绕管式换热器采用吊耳方式安装,且稳定不不高,无法有效的克服冲击造成的振动。上述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没有解决绕管换热器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同时防冲击组件仅采用引流板、引流孔和分流板,对冷介质降压的效果有限。为了能够更加适用于柴油加氢装置上所以急需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其能够对即将进入到进液管箱内部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同时在进液口设置防冲击组件能够防止绕管受到的冲击力过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柴油加氢装置用耐腐蚀高温高压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筒体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按照螺旋线形状交替缠绕的多个绕管,所述绕管的靠近进液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板,所述绕管靠近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液管板,所述进液管板和出液管板上分别对应焊接有进液管箱和出液管箱,所述进液管箱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对杂质进行除去的过滤器,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防止冲击力过大的防冲击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即将进入到进液管箱内部的液体进行过滤,能够使得绕管内部的热介质处于纯净的状态,避免绕管的内部发生堵塞,影响热交换的效率,同时防冲击组件能够对进液口处的冷介质进行降压,防止冲击力过大,导致绕管受到损伤。
为了使得即将进入到进液管箱内部的热介质能够充分过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器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的输入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填充干燥剂的填充室。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过滤层能够对残渣固体颗粒进行过滤,过滤层可以采用机油滤纸、耐高温的滤棉等材质。填充室的内部可以填充吸水的干燥剂,比如硅胶颗粒等,避免绕管的内壁生锈。
为了使得进液口的液体压力不会过大,降低冲击力对绕管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绥强,未经鲍绥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14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易掉落的跟踪支架接地线束
- 下一篇:一种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加工用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