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位移传感器外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13589.8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5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宇;郭昕;黄鑫;吴洋;刘璐;吕青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武鹏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位移 传感器 外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位移传感器外壳结构,属于传感器设计技术领域,外壳体(2)安装于外壳底座(3)中,在外壳体与外壳底座连接处(6)使用真空钎焊固定;衬套(1)插入外壳体后在接触表面(5)激光焊固定;出线套(4)安装于外壳体左侧的出线孔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带有大法兰盘底座的细长薄壁耐油压传感器外壳的加工难题,通过采用分体焊接、整体加工的方式,并使用多种焊接方式,避免了钛合金焊接特性差带来的风险,同时保证了传感器外壳的高可靠性与高精度尺寸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线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壁位移传感器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位移传感器外壳是航空作动筒用位移传感器的重要结构,起到保护内部结构与安装固定传感器的作用。航空用作动筒结构复杂,结构紧凑,对传感器外壳会有耐油压、特殊接口等多种特殊需求,同时传感器外壳一般为精度要求较高的长筒状薄壁结构,因此加工难度较大。难以一体化加工的钛合金薄壁外壳,一般先分体加工,然后激光焊接为一体,但是激光焊接的强度较差,焊接强度较高的真空钎焊又容易影响钛合金薄壁结构的结构精度。因此需要一种既能保证结构强度,又能保证精度要求的传感器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薄壁位移传感器外壳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耐油压、异型接口等多种特殊需求下传感器外壳的加工难度,同时有效保证传感器外壳可靠性与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壁位移传感器外壳结构,包括:衬套、外壳体、外壳底座;
所述衬套为薄壁筒体,所述薄壁筒体内安装线位移传感器铁心部件,所述薄壁筒体一端设有衬套端盖;
所述外壳体为圆柱薄壁筒体,所述衬套设置在外壳体内,且衬套端盖与外壳体端面连接;
所述外壳底座包括法兰盘、安装垫台和底座筒体;所述法兰盘用于传感器整体固定,所述安装垫台设置在法兰盘上,法兰盘上端设置底座筒体;
所述外壳体插入底座筒体内并与底座筒体焊接固定;
所述安装垫台上还设有出线孔,设置在衬套上的绕组引线通过出线孔引出。
进一步,外壳体与底座筒体通过真空钎焊固定。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靠近外壳底座一端外侧壁设有环形焊料槽用于放置焊料。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靠近外壳底座一端端面上设有径向环形定位台,用于外壳体在外壳底座内的径向定位。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外表面中部设有两条平行的减磨环槽体用于外壳固定。
进一步,衬套端盖与外壳体端面激光焊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真空钎焊和激光焊接两种焊接方式,先分体焊接后一体加工的加工方式,对结构强度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外壳体与外壳底座连接处使用真空钎焊,针对钛合金真空钎焊难度较大且容易产生结构变形两个问题,首先设计多种焊接辅助结构保证真空钎焊效果,包括外壳体上的焊料槽和定位台,外壳体底座上的焊料圆台和通气孔;同时采用先分体焊接、后整体加工的方式保证精度,异型法兰盘、出线孔、减磨环槽、薄壁筒径等结构的尺寸精加工均在真空钎焊后进行,规避真空钎焊可能带来的钛合金变形。然后使用激光焊接将衬套与外壳体固定,实现外壳耐油压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在满足耐油压、大法兰固定的特殊要求下,实现深盲孔、长薄壁传感器外壳的加工制造。并通过多种焊接方式的结合、焊接结构的设计和加工顺序的设计,同时保证了传感器外壳的可靠性和极高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13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胶工装
- 下一篇:一种阀体综合功能试验台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