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11315.5 | 申请日: | 202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14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王国威;党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延松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接头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涉及钢筋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承重部以及一体成型在承重部两端且呈锥台状设计的端头连接部,两个所述端头连接部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号螺纹连接槽和二号螺纹连接槽;所述承重部的正面和背面各开设有一个钳头咬合口;所述承重部一侧的中部还开设有一个长条形观察孔。本实用新型在常规钢筋连接器的结构上,将其两端连接端部设计成锥台状结构,使其连接装置表面中间粗两端细,用以增强连接器中间承重部的抗压强度,另外,配合在承重部中设计观察孔以及供钳口借力的钳头咬合口,方便操作人员在进行钢筋对接时,对连接装置进行施力,为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作为目前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材,其长度根据其规格是固定的长度的,而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笼的搭建以及钢筋架的搭设中,往往会根据实际需求对钢筋进行对接连接以满足施工需求,目前,钢筋的对接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焊接,采用电焊的方式将两根钢筋焊接在一起,但这种焊接方式对焊接技艺要求高,工作量大,而且焊接工艺无法用在长度较长的钢筋对接,因为焊接点的强度无法承受另一端长度相等的钢筋重量,容易出现断裂,这种焊接工艺一般适用于较短的钢筋对接,或者钢筋并排拼接;二是采用连接装置进行连接,这种工艺,通过在两根钢筋端部攻丝后,采用连接装置内部螺纹孔,进行旋拧对接,这种对接好处,一方面对接处为可拆卸结构,方便操作,而另一方面则是这种螺纹连接方式,不仅可以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将连接接缝处的应力转嫁与连接装置上,实现稳定对接,同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其螺纹之间的缝隙,还能满足钢筋螺纹连接的热胀冷缩的效应。
目前,用来连接钢筋的连接装置,多为标准的圆柱状结构设计,表面光滑,在旋拧时钳口不好借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直观的观察到钢筋端头是否正处于连接装置正中间位置,往往都是凭借技术人员经验来判断,其准确性无法保证。
因此,我们设计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
为了解决目前常规标准圆柱状连接装置在使用时,工人使用操作钳不便在连接装置上借力,以及无法直观的查看钢筋端部在连接装置内部所处位置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筋接头连接装置,包括承重部以及一体成型在承重部两端的端头连接部,两个所述端头连接部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号螺纹连接槽和二号螺纹连接槽;所述承重部的正面和背面各开设有一个钳头咬合口;其钳头咬合口相互之间平行设计,所述承重部一侧的中部还开设有一个长条形观察孔,装置本体整体为钢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端头连接部以承重部为中心呈对称设计,且端头连接部呈锥台状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螺纹连接槽和二号螺纹连接槽内侧的螺纹槽采用正、反相对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螺纹连接槽和二号螺纹连接槽之间通过一块一体成型在承重部内侧的中间隔片隔开。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端头连接部的外侧绕圆周等距离一体成型有若干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常规钢筋连接装置的结构上,将其两端连接端部设计成锥台状结构,使其连接装置表面中间粗两端细,用以增强连接装置中间承重部的抗压强度,另外,配合在承重部中设计观察孔以及供钳口借力的钳头咬合口,方便操作人员在进行钢筋对接时,对连接装置进行施力,为钢筋连接装置的使用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延松,未经党延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11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车库顶板排水结构
- 下一篇:汽车隔物网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