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04534.0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46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东;卫志强;孙羽;刘瑞;毛富军;张国;李鑫;吴彦群;樊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F27D1/10;F27D1/1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曹一杰 |
地址: | 04351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感应 电炉 加厚 耐火材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频感应电炉结构,具体为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解决了目前工频有芯感应电炉耐火材料层较薄,进而影响炉子寿命的技术问题。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分为上、下炉体,上、下炉体的内壁周圈筑有内衬;上炉体内衬包括筑成同心环状的耐火砖以及保温砖,其中保温砖位于耐火砖外侧并与耐火砖保有间隔,间隔处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耐火砖和保温砖的长中心线与炉体轴向平行且耐火砖和保温砖的厚度方向均与炉体径向平行铺设。本实用新型巧妙的改变了耐火砖和保温砖的铺设方式,在不改变内衬整体结构以及大小的前提下,有效扩大了石英砂的厚度,有效提高了感应电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频感应电炉结构,具体为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无论是机械、化工、交通运输部门,还是电气、原子能及宇航工业,都离不开金属材料,这些工业部门的发展,要求发展高强度、高导电、耐高温、耐腐蚀等具有各种不同物理性能的金属材料,而金属的冶炼与铸造通常离不开炉体。目前常用用的金属冶炼与铸造炉体为有芯工频感应电炉。
工频有芯感应电炉具有加热速度块、热效率高、金属烧损少、熔化质量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劳动条件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熔化铜及铜合金产品。其中,炉体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感应体炉衬寿命,而炉衬寿命取决于耐火材料层及筑炉方式。
工频有芯感应电炉分为立式和卧式,其中卧式炉由于便于真空室的清理、维修、检查,大型炉子以该立式较多。卧式炉的基本结构是真空室在垂直面上分开,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沿炉体轴线方向),下炉体内部安装有感应线圈、铁芯和金属熔沟,上炉体作为可移动部分,可移动部分向一侧水平移动,将感应线圈、铁芯和金属熔沟暴露出来。
上炉体内壁周圈固定有耐火炉衬,耐火炉衬具有复杂的形状结构,耐火炉衬主要靠内部呈环装的石英砂作为耐火材料,起到耐火耐烧的作用。上下炉体对接后,感应线圈、铁芯和金属熔沟都贯穿炉衬其中,尺寸要求精确,炉衬外部尺寸基本不能改变。炉底石是炉子电热交换的中心,熔沟中溶体温度最高,感应线圈的绝缘却不能破坏,最薄位置,即厚度仅为50-100mm左右熔沟位置处的环状耐火材料层,一边承受着高温溶体的冲刷、侵蚀,另一边承受着强烈冷却,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另外,当生产产品任务不饱满,炉子长时间保温,炉内上下温度不均衡,造成炉内底部温度过高,耐火砖侵蚀严重脱落造成炉壳发红影响炉子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工频有芯感应电炉耐火材料层较薄,进而影响炉子寿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卧式感应电炉加厚耐火材料的筑炉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分为上、下炉体,上、下炉体的内壁筑有内衬;上炉体内衬包括筑成同心环状的耐火砖以及保温砖,其中保温砖位于耐火砖外侧并与耐火砖保有间隔,间隔处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耐火砖和保温砖的厚度方向均按与炉体径向平行铺设。
现有技术中,炉体内衬同样采用耐火砖和保温砖的环状结构,耐火砖与保温砖之间也填充有石英砂,但是由于耐火砖和保温砖均采用宽度方向与炉体径向平行的方式铺设,使得耐火砖和保温砖之间的间隔较小;而本申请将耐火砖和保温砖改为厚度方向与炉体径向平行,即在筑炉时,将耐火砖层和保温砖层通过转动角度之后改薄,在不改变耐火砖和保温砖所围成环状结构的内外径的基础上,加大了保温砖和耐火砖之间的间隔,使得二者之间的填充料厚度明显增加,在不改变炉体内衬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炉体内衬的耐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巧妙的改变了耐火砖和保温砖的铺设方式,在不改变内衬整体结构以及大小的前提下,有效扩大了石英砂的厚度,有效提高了感应电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沿炉体轴向)。
图2感应炉内衬改进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侧为现有炉衬结构,右侧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04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置熔断器的智能直流汇流箱
- 下一篇:一种藻液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