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载舱养模式下的鱼苗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95611.7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8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卿;王侨;于得水;刘振虎;张志亮;田乃东;林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川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73 | 代理人: | 李红丽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载舱养 模式 鱼苗 转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载舱养模式下的鱼苗转运装置,包括养殖舱,鱼苗运输船,转移舱,鱼苗吸入管,鱼苗吸入管与转移舱通过法兰相连接,鱼苗进舱管,鱼苗进舱管与转移舱通过法兰控制阀相连接,以及转移装置,转移装置包括真空管,与真空管相连接的真空泵,安装舱,在安装舱外侧壁设有吸入管安装门,在安装舱与转移仓之间设有U型爬梯,在转移舱侧壁上设有转移舱门,在真空管上设有真空自动控制阀,在转移舱内设由真空度传感器,在真空泵上设有控制器,鱼苗吸入管与鱼苗进舱管是内壁光滑的塑料管,采用本装置可以减少了鱼苗的应激反应,减少了鱼苗的受伤,降低了鱼苗的死亡率,提高了鱼苗转移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载舱养模式下的鱼苗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养殖工船作为一种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相较于传统养殖平台具有可游弋躲避台风、赤潮等灾害的优势,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的养殖模式采用陆海协同的方式,即在陆基循环水工厂进行鱼卵的孵化和小鱼的饲养,等到鱼苗具备一定的体量和免疫力以后再通过鱼苗运输船运输到养殖工船上进行深远海舱养,鱼苗从活鱼运输船转移到大型养殖工船养殖舱内传统采用的是水袋连鱼带水吊运,或者通过渔网将活鱼运输船与养殖舱相连通,采用赶鱼装置将活鱼赶入养殖舱,这两种方式往往造成鱼苗受到惊吓乱窜导致相互擦伤严重、鱼苗应急反应大,死亡率高,而且需要大量人力且吊运效率低。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高效、损伤小的鱼苗转运装置和方法。
申请号CN20182159064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殖船和活鱼运输船之间的活鱼转移装置,包括与活鱼运输船连接的输送渔网,输送渔网端部可拆卸的连接养殖渔船的出鱼口,所述输送渔网端部连接拉绳,所述拉绳上设有浮球,索引绳末端可拆卸的连接拉绳,所述索引绳经出鱼口延伸至养殖渔船内,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端部挂在活鱼运输船1船舷上的输送渔网2放入海中,通过浮球和彩色标记识别拉绳5的连接端在水中的位置,然后勾起拉绳5的连接端,将其与索引绳7末端连接,拉动养殖渔船3上的牵引绳7,牵引绳7牵引拉绳5,拉绳5拖动输送渔网2的喇叭形入口9向养殖渔船3的喇叭形出口8处移动,直至喇叭形入口9内表面贴合喇叭形出口8外表面。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大量人工,需要将海水中的渔网进行牵引拖拽,才能实现养殖渔船3与活鱼运输船1的连通,操作十分繁琐,且存在落入海中的安全隐患,连接完成后采用赶鱼装置将活鱼赶入养殖舱,往往会造成鱼苗受到惊吓乱窜导致相互擦伤严重、鱼苗应急反应大,死亡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载舱养模式下的鱼苗转运装置,避免传统方式导致的鱼苗相互擦伤严重、鱼苗应急反应大、死亡率高,避免传统方式中人工劳动力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载舱养模式下的鱼苗转运装置,包括养殖舱,鱼苗运输船,还包括一与养殖舱相连接的用于中转鱼苗的转移舱,在转移舱和鱼苗运输船之间设有一用于鱼苗通过进入转移舱的鱼苗吸入管,鱼苗吸入管与转移舱相连接,在转移舱与养殖舱之间设有一用于鱼苗通过进入养殖舱内的鱼苗进舱管,鱼苗进舱管与转移舱相连接,以及与转移舱相连接的用于转移鱼苗的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设于转移舱内的真空管,与真空管相连接的用于抽出转移舱内空气的真空泵。
进一步,鱼苗吸入管与转移舱通过法兰相连接,鱼苗进舱管与转移舱通过法兰控制阀相连接。
进一步,在转移舱外设有用于安装鱼苗吸入管的安装舱,在安装舱外侧壁设有与法兰相对应的吸入管安装门,在安装舱与转移仓之间设有上下攀爬的U型爬梯。
进一步,所述法兰控制阀是法兰电磁阀。
进一步,在转移舱侧壁上设有转移舱门。
进一步,在真空管上设有一用于启闭真空管的真空自动控制阀。
进一步,在转移舱内设由用于检测转移舱内真空度的真空度传感器。
进一步,在真空泵上设有一用于自动控制真空泵及法兰电磁阀的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95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