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流膜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92895.4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88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沛;朱志扬;杨建云;刘春波;王永洪;唐石云;张新儒;李振杰;张凤梅;司晓喜;王曦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0 | 分类号: | B01D63/00;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李静;任永利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流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回流膜分离装置。所述装置主要由原料回流循环和分离液回流循环两个回流部分组成,可以调节原料液和分离液的流速差,并对分离液进行再富集。本实用新型最终收集到的分离物溶液浓度较高,基本不需要再浓缩,也减少了废水处理的成本;通过采用双回流循环过程,降低了分离膜两侧的化学位差和压力逆差,提升了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回流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指以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的膜材料作为介质,借助外界能量或者化学位差作为传质推动力,使待分离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来实现对气体或者液体的分离、分级、提纯或者富集的分离方法。与普通的分离非均相物系的过滤分离相比,膜分离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更小的孔径和更窄的孔径分布,能够实现更为精细的均相混合体系的分离。
目前关于不同膜种类研发和制备方法的研究很多,逐步形成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透汽化、正渗透、渗析、电渗析等多种膜分离方法。虽然膜分离技术逐渐成熟,并部分得到了工业应用,但关于其分离工艺却仍以原料单回流方法为主,而这种工艺存在一些缺陷:①由于膜分离要求原料的浓度较低,虽然经分离后目标物质的浓度会升高,但浓度相对来说仍然不高,后续浓缩步骤较麻烦,且会带来废水处理的问题;②虽然可以借助外界能量作为推动力进行膜分离,但由于目标物质在膜分离侧的浓度相对较高,导致化学位差会部分阻碍分离效率的提升;③由于原料液的单循环,导致膜原料侧的流速较快,压力较低,部分抵消了物理压力对分离的推动作用,也部分阻碍了分离效率的提升。
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双回流膜分离装置,所述双回流膜分离装置包括:原料池1,分离膜池2和富集膜池3;
其中,所述分离膜池2被第一分离膜22分成了原料腔21和分离腔23两部分;
所述富集膜池3被第二分离膜32分成了富集腔31和溶剂腔33;
所述原料池1与所述分离膜池2的原料腔21之间通过第一管线连通,所述原料腔21通过第一回流管线连通到富集腔31所述原料池1;
所述分离膜池2的分离腔23与所述富集膜池3的富集腔31之间通过第二管线连通,所述分离膜池2的溶剂腔33通过第二回流管线连通到所述分离膜池2的分离腔23;
所述第一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器41,所述第二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器42;
所述第一管线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51,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52,所述第二管线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53,所述第二回流管线上设置有第四压力表54;
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流体循环泵61,所述第二回流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流体循环泵62;
所述双回流膜分离装置还包括:浓度检测器7,其用于检测所述富集腔31内的溶液浓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离膜22和第二分离膜32彼此独立的是微滤膜、超滤膜或纳滤膜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离膜32用于分离目标分离物和溶剂,其既可以实现溶剂和目标分离物的完全分离,也可以实现溶剂和目标分离物的部分分离,保证富集腔31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剂腔33中即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回流膜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进行,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目标分离物的原料液稀释到所需浓度并加入所述原料池1中,同时在所述富集膜池3中也注入一定量的溶剂,保证能够进行流体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92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测试复合治具
- 下一篇:一种口服液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