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69245.8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80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琛;张爱洋;赵瑞辉;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竹励萍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具有轴向贯通的导丝腔,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管身以及位于管身远端的锥形头端,所述锥形头端中的导丝腔与管身中的导丝腔连通,且所述锥形头端中的导丝腔与管身中的导丝腔偏心设置,以此提高锥形头端的扭转性和对于血管方向的选择性和定位性,使得微导管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快速地对准目标管腔,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助导丝放置和交换等用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缩写为PCI)主要用于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其因微创伤、省时、安全且高效的优势而发展迅速。据统计,2020年中国PCI手术量已达122.4万例,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3%,且PCI相关介入器械的市场规模已达69亿元。此外,PCI针对如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Occlusion,缩写为CTO)病变、严重钙化病变等均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疗效。
作为适用在外周血管和冠脉血管中协助导丝放置和交换,以及注入对比剂、栓塞或治疗性药剂的微导管,是PCI所针对的各类冠状动脉病变的首要之选。在PCI手术中,约15%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近乎每一台CTO手术都需要使用微导管。临床上对微导管的技术要求是需要良好的支撑性、扭控性、推送性和头端穿越性。但是目前的微导管的锥形头端的扭转性以及对于血管方向的选择性和定位性较差,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精准且快速地将微导管的锥形头端对准目标管腔,使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以解决现有微导管产品不容易精准且快速地将锥形头端对准目标管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具有轴向贯通的导丝腔,所述锥形头端中的所述导丝腔与所述管身中的所述导丝腔连通,且所述锥形头端中的所述导丝腔与所述管身中的所述导丝腔偏心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头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管身的外周面同轴设置,所述锥形头端中的所述导丝腔与所述锥形头端的所述外周面偏心设置,或者,所述锥形头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管身的外周面偏心设置,所述锥形头端中的所述导丝腔于所述锥形头端的所述外周面同心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头端中的所述导丝腔与所述管身中的所述导丝腔之间的偏移距离为0.04mm~0.06mm。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导管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锥形头端的外形轮廓为非线性锥形;
所述锥形头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体,所述螺旋体沿所述锥形头端的轴向螺旋缠绕在外周面上;
所述管身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螺旋缠绕有绕丝。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头端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锥形头端的边缘设置有润滑涂层;
所述锥形头端的边缘设置有倒圆角;
所述锥形头端的边缘包裹有凝胶类保护膜;
所述锥形头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内皮化涂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身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套设的内层管、中间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和所述外层管均为高分子管,所述中间管为金属管,且所述中间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管为绕簧管和/或编织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69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镇痛泵输液架
- 下一篇:一种临床护理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