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龙门吊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65037.0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54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袁广波;牛振华;韩阳;郑棋元;焦昱程;张钧程;邢红云;王艳军;白喆宇;逯柏发;杜梦雨;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9/08;B66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5 | 代理人: | 高芳;王泽 |
地址: | 361102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龙门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龙门吊运装置,包括两个龙门起吊机构,两个龙门起吊机构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龙门起吊机构上部通过加固横梁固定连接,龙门起吊机构包括可升降龙门架和至少两个固定安在可升降龙门架上的电葫芦;可升降龙门架包括两根外部侧梁、固定连接在两根外部侧梁顶部的顶梁、与外部侧梁可活动套接的两根内部侧梁以及固定安在内部侧梁底部的两个可移动支架,至少两根连接销梁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可升降龙门架间,外部侧梁侧面和内部侧梁侧面均匀间隔设有通孔,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销梁可活动连接在两个可升降龙门架的对应通孔间。该集起吊与转运于一体,操作可使用灵活、安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门吊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龙门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吊装设备包括两种,一种为大型吊装设备,例如大型龙门吊,该设备对安装场地要求严苛,需要有平坦的顶部结构,且整体施工环境宽敞,使用过程中无安全防护结构,危险系数高;一种为中小型吊装设备,例如卷扬机,该设备使用时通常需要配合多台卷扬机同时起吊,不仅需要在地面进行固定,而且还需要临时固定吊点,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龙门吊运装置,该装置集起吊与转运于一体,克服了大型吊装设备对场地要求高、安全性能低以及中小型吊装设备灵活性低、且需要设置吊点和地面固定的问题,操作可使用灵活、安全性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式龙门吊运装置,包括两个龙门起吊机构,两个龙门起吊机构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两个所述龙门起吊机构上部通过加固横梁固定连接,龙门起吊机构包括可升降龙门架和至少两个固定安在可升降龙门架上的电葫芦;可升降龙门架包括两根外部侧梁、固定连接在两根外部侧梁顶部的顶梁、与外部侧梁可活动套接的两根内部侧梁以及固定安在内部侧梁底部的两个可移动支架,至少两根连接销梁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可升降龙门架间,外部侧梁侧面和内部侧梁侧面均匀间隔设有通孔,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销梁可活动连接在两个可升降龙门架的对应通孔间;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三角形架和至少两个安在三角形架底部的万向轮,所述三角形架顶部设有开口,内部侧梁底部从开口处穿入三角形架内、且内部侧梁底部抵接在三角形架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销梁具体为两根,两根连接销梁分别可活动连接在两个可升降龙门架两侧,连接销梁两端分别穿出两个可升降龙门架对应侧的外部侧梁最底部通孔,内部侧梁上与外部侧梁最底部通孔相对应的通孔一并由连接销梁穿出。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矩形通孔,连接销梁上与矩形通孔对应位置处设有U型槽,连接销梁两端穿出矩形通孔后,U型槽卡在矩形通孔处。
优选的,所述加固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梁间,加固横梁底部固定安有加固环,加固环可穿过绳索,用于起吊物的加固。
优选的,所述加固横梁由工字钢或者槽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顶梁由工字钢制成,顶梁一侧均匀间隔设有圆形通孔,两个顶梁设有圆形通孔的一侧相对设置,加固横梁两端通过圆形通孔与两个顶梁固定连接,加固横梁与顶梁上不同位置的圆形通孔连接即可实现加固横梁位置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可升降龙门架,在吊运前可根据建筑物高度或者障碍物高度调整可升降龙门架的高度,整个装置使用更加灵活,受外界因素影响小;整个装置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对于一些不适于安装大型起吊设备的施工场合,可采用本装置进行吊运,不涉及安装固定问题,且可随时移动,实现了吊装与运输相结合;相比起卷扬机起吊等其它中小型起吊设备而言,无需设置吊点,操作使用方便;本身自带防护结构,安全性能高;装置上部设置有加固环,可以对起吊的重物进行捆绑加固,降低吊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65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