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链剩余有效直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62596.6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4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旭;沈杰;赵德伟;刘浩然;李慧斌;曹卫;张孟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G01B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链 剩余 有效 直径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链剩余有效直径测量装置,该装置中的直径尺为细窄柔性尺,直径尺与滑块中的直径尺滑道孔配合连接,测深尺与滑块中的测深尺滑道孔配合连接;装配后,滑块在直径尺上的运动和测深尺在滑块上的运动相互独立。本实用新型可测量锚链环相互嵌套狭窄区域,锚链圆钢与测量装置贴合紧密提高测量精度,减少锚链圆钢弯曲位置处测量误差。该测量装置基于锚链环截面实际剩余周长拟合锚链环剩余直径,较直接测量锚链环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平均值所得结果更加可靠。以实际剩余直径和剩余强度不利因素等效给出有效剩余直径,该装置测量结果和剩余有效直径评估结果置信度更高。该测量装置操作简单、测量结果直接、测量次数少,数据采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修理中甲板机械修理测量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锚链剩余有效直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船舶舾装设计手册,设计阶段根据船舶特性计算出舾装数N,舾装数N对应相应的锚链直径和长度。根据GB/T 549《电焊锚链》,同一规格锚链直径是一定的。又船舶锚链是由相当强度的金属材质制造而成,不可避免的锚链使用过程中有海底泥沙磨损、海水大气腐蚀等降低锚链强度。又锚链收放过程中锚链环与锚唇、导链滚轮、掣链器、锚机锚链轮等接触摩擦,使锚链圆钢横截面圆度大大降低,圆度公差带增加。当锚链的某一链环剩余有效强度变小至临界值时,需更换锚链环或锚链节。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第1篇第5章第4节(13)“锚和锚链应排列好进行检查,确认其数量和状态。锚链在第2次及以后的特别检验中应予测量,如发现任何链环的最大磨损部分的平均直径比规范规定直径减少12%及以上时,应予换新。”在实际工程检验实施过程中,因锚链环圆钢腐蚀和磨损是不均匀的,测量时很难找到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又因锚链环是刚性的,且锚链环相互嵌套,使用游标卡尺或卷尺等钢性量具测量直径不便、测量结果误差较大,部分狭窄位置无法使用刚性量具测量。部分锚链环磨损较严重截面圆度公差带较大,若要提高测量精度需同一位置多次测量造成测量效率低,工作量大,又有锚链环受腐蚀,通用量具测量的是外轮廓尺寸,对链环表面的麻点、腐蚀坑等不能有效测量出深度,麻点、腐蚀坑等局部结构突变位置易发生应力集中,是锚链强度损失严重点,为锚链受力后易损位置,此类位置应在评估锚链有效剩余直径时应充分考虑。
发明内容
为解决评估锚链环剩余有效直径,测量检查过程中锚链平均直径采集测量数据繁杂,测量精度有限,测量结果评估时未充分考虑麻点、腐蚀坑等对锚链环强度损耗的影响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链剩余有效直径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链剩余有效直径测量装置,包括直径尺、滑块、测深尺,所述直径尺为细窄柔性尺,所述直径尺与滑块中的直径尺滑道孔配合连接,所述测深尺与滑块中的测深尺滑道孔配合连接;装配后,所述滑块在直径尺上的运动和测深尺在滑块上的运动相互独立。
进一步,所述直径尺穿过直径尺滑道孔,直径尺的宽度和厚度与滑块的直径尺滑道孔宽度和直径尺滑道孔高度之间精度等级间隙配合,所述滑块能平稳顺畅的在直径尺上滑动,且不影响直径尺在有效测量直径范围内的弯曲。
进一步,所述测深尺穿过测深尺滑道孔,测深尺宽度和厚度与滑块的测深尺滑道孔宽度和测深尺滑道孔高度之间精度等级间隙配合,所述测深尺能平稳顺畅的在测深尺滑道孔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测深尺的测深尺顶尖高度与滑块高度H相同,保证测深尺顶尖与滑块上表面齐平时测深尺零位与滑块上表面齐平,刻度值自下而上增加。
进一步,所述直径尺为基于“GB/T 35095π尺”测量圆柱体直径的工具的一种直径尺。
进一步,所述直径尺由直径尺主尺、直径尺副尺组成,直径尺上面具有按“GB/T35095π尺”国家标准原理刻画的直径尺刻度,且直径尺主尺宽度、直径尺副尺宽度,直径尺厚度,使用方法、读数原理、材质同“GB/T 35095π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62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麦克风支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料加工用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