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29514.8 | 申请日: | 202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马现超;郝涛涛;刘中原;祝满;冯善允;刘英来;高飞;李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对称 翻转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对称布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所述物料进行翻转,使所述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所述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通过所述压力气管将所述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所述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通过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将物料安装到对称布置的安装位置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部分厂商仍然存在手工线生产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生产竞争力,当前的汽车厂商通常会使用端拾器拾取物料并将该物料移动至安装位置上。
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通常是将物料平移至安装位置,或对某个物料进行翻转,将一个物料安装在指定位置;然而,一旦面临需要在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上同步安装物料的情况,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因其只能针对一个物料进行平移和翻转的特性,而无法对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进行物料的同步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前的端拾器及其抓手因其只能针对一个物料进行平移和翻转的特性,而无法对两个对称的安装位置进行物料的同步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对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
所述连接部与端拾器连接;
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对称布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两个物料连接,并分别对所述物料进行翻转,使所述两个物料翻转至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置;
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分别与所述端拾器的压力气管连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和所述第二翻转部通过所述压力气管将所述两个物料同步安装至所述安装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底板和法兰盘;
所述法兰盘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法兰盘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端拾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转部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端板,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一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
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二端板围绕所述连接部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转部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压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耳板、第一固定螺栓、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连接螺栓;
所述第一固定耳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29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功耗智能薄膜传感器
- 下一篇:直冷制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