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08265.4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0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林钦;陈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汇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2 | 分类号: | F16M11/22;C01B13/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怡然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发生器 支撑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针对大型的臭氧发生器腔体,在原先支撑架的上端部一体成型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至少为6mm并且所述加强板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面与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使得加强板与臭氧发生器腔体外表面为面接触,以代替原先的线接触,从而改善了臭氧发生器腔体发生局部形变的问题,同时比起传统的增加臭氧发生器腔体的壁厚来说,整体的总重量只增加一点,成本方面也只增加不到5%,远优于传统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
背景技术
大型的臭氧发生器腔体,与位于其下方的支撑架的接触点是线接触,由于体积变大,重量也大大增加,线接触的方式会使腔体发生局部形变的情况,要解决此问题,通常是使用厚度更厚的腔体以提升腔体的结构强度,然而,由于不锈钢材料价格高,厚度增加一倍后重量相应增加不止一倍,这使得成本也会成倍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臭氧发生器腔体与支撑架连接处发生局部形变的问题的支撑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的材质为不锈钢且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的厚度至少为6mm,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水平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竖直设于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的两端且对应臭氧发生器腔体的蜂窝盘位置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部一体成型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面与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至少为6mm。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的宽度至少为80mm。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架的相对面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面与加强板的下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和侧面均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针对大型的臭氧发生器腔体,在原先支撑架的上端部一体成型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至少为6mm并且所述加强板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面与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使得加强板与臭氧发生器腔体外表面为面接触,以代替原先的线接触,从而改善了臭氧发生器腔体发生局部形变的问题,同时比起传统的增加臭氧发生器腔体的壁厚来说,整体的总重量只增加一点,成本方面也只增加不到5%,远优于传统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的正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臭氧发生器腔体;2、支撑架;21、加强板;22、加强筋;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腔体支撑架,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的材质为不锈钢且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的厚度至少为6mm,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水平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竖直设于所述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的两端且对应臭氧发生器腔体的蜂窝盘位置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部一体成型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面与臭氧发生器腔体下端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厚度至少为6mm。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汇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汇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08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水通畅的排水扣盖
- 下一篇:头部穴位加热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