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输胶配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92520.0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72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臧庆;王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
主分类号: | B01F35/83 | 分类号: | B01F35/83;B01F35/222;B01F35/221;B01F35/213;B01F35/10;B01F101/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输胶配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输胶配胶系统,包括电性连接的PLC控制单元和输胶机构,所述输胶机构包括储胶单元、计量输胶单元、供胶单元、输胶管道、压力在线监测装置、混胶单元、主机存胶区和主机涂布单元,所述储胶单元、计量输胶单元、供胶单元、混胶单元、主机存胶区和主机涂布单元依次通过输胶管道连接,所述输胶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在线监测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自动连续生产要求,通过设置压力在线监测装置及多个压力监测点,使本系统具有检测输胶管道同步出胶及堵塞自动检测报警功能,同时本系统有一键整套系统快速自动清洗功能,便于在更换胶黏剂各组分或混胶系统出现堵塞时或定期清理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混胶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输胶配胶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混胶机是实现单、双组分胶黏剂自动混配并与其他涂布、复合设备配套使用的关键设备。它是实现连续、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是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实现精细生产的有力手段。一旦混胶机在混胶和输胶过程中发生故障,如输胶管发生半堵塞或各组分出胶不同步,胶液的混配比就会失当,从而导致各组分无法发生预设的化学反应或交联等,使得混合胶黏剂的性能大幅度下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因此保证各组分同步出料、复合混配比的准确性是整个混胶系统的关键,而整个混胶系统管路是否出现半堵塞及两胶出胶是否同步,则直接决定了复配胶黏剂的质量。现有各装置缺少必要的在线实时检测控制手段,大多是在出现产品质量事故后,再进行故障排查,导致已配胶粘剂全部失效;有效在线检测是否存在半堵塞及出胶同步性问题,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排除混配比失调现象,提高胶黏剂配制质量。同时,整套输胶配胶系统清理是另一重要问题,当更换胶黏剂各组分或混胶系统出现堵塞时,有效快速地清理系统将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胶黏剂混合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输胶配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输胶配胶系统,包括PLC控制单元和输胶机构,所述PLC控制单元和输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输胶机构包括储胶单元、计量输胶单元、供胶单元、输胶管道、压力在线监测装置、混胶单元、主机存胶区和主机涂布单元,所述储胶单元、计量输胶单元、供胶单元、混胶单元、主机存胶区和主机涂布单元依次通过输胶管道连接,所述输胶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在线监测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胶单元的输出端与计量输胶单元的输入端通过输胶管道连接,所述计量输胶单元的输出端经供胶单元通过输胶管道连接至混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混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主机存胶区的输入端,所述主机存胶区的输出端与主机涂布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胶单元包括第一分胶桶和第二分胶桶,所述第一分胶桶和第二分胶桶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报警装置,所述第一分胶桶和第二分胶桶输出端设有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计量输胶单元的包括第一存胶桶和第二存胶桶,所述第一存胶桶和第二存胶桶分别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分胶桶和第二分胶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存胶桶和第二存胶桶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胶单元包括第一齿轮泵和第二齿轮泵,所述第一齿轮泵和第二齿轮泵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存胶桶和第二存胶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轮泵和第二齿轮泵的输出端共同连接至混胶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胶单元为静态双螺杆混合管,所述混胶单元与第一齿轮泵和第二齿轮泵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压力检测点和第二压力检测点,所述混胶单元与主机存胶区之间的输胶管道设有第三压力检测点,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点、第二压力检测点和第三压力检测点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压力在线监测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未经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92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