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89083.7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60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军;赵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姆勒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6 | 分类号: | B65H16/06;B65H18/08;B65H23/182;B65H23/19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 |
地址: | 21515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聚酰亚胺 薄膜 设备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及系统。该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包括工作台、下孔板、上孔板、支架、气缸、致孔板、电磁铁;所述下孔板位于工作台上;所述上孔板位于下孔板的上方,通过弹簧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电磁铁位于工作台上、上孔板下方;所述气缸位于支架上,其伸缩杆端部接有致孔板;所述致孔板的下方设有致孔针。该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能够进行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致孔加工,提高加工的效率与精度。尤其是,包含该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的系统,通过前置放卷装置,后置收卷装置,实现了聚酰亚胺薄膜的流水式致孔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材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系统。
背景技术
多孔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因其雾度值较高,具备较好的光调控效果,在显示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制作多孔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就必须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致孔,但是,目前的多孔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加工方法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通常的方法是人工用细针在聚酰亚胺薄膜材料上反复地戳孔,以制得多孔聚酰亚胺薄膜材料。人工方法,相当费时费力,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点,影响到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推广应用;还有通过化学造孔的方法,这依赖于造孔剂的性能与分布,很容易导致加工出的多孔聚酰亚胺薄膜各个部分的雾度值不均匀,使得其光调控效果不可控;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用于加工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能够进行聚酰亚胺薄膜的致孔加工,提高加工的效率与精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系统,能够进行聚酰亚胺薄膜的流水线式致孔加工,进一步提高加工的效率。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的技术方案来说,该设备包括工作台、下孔板、上孔板、支架、气缸、致孔板、电磁铁;所述下孔板位于工作台上;所述上孔板位于下孔板的上方,通过弹簧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电磁铁位于工作台上、上孔板下方,将上孔板向下吸到与下孔板紧密夹合;所述气缸位于支架上,其伸缩杆端部接有致孔板,使致孔板在竖直方向内运动;所述致孔板的下方设有致孔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致孔板的数量为复数,上、下孔板上开设有相互对置的复数个通孔,各通孔与各致孔针一一相对,且通孔孔径大于致孔针的外径,以使气缸向下运动一次能致复数个孔洞,提高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致孔加工的效率。致孔针的大小以及布局为常规技术,根据所制备产品的需求设计,比如,相邻所述致孔针之间的距离为2~10mm,每根致孔针的直径大小为0.1~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孔板的上表面和/或下孔板的下表面设有橡胶层,可通过喷涂、粘贴等常规方法实现。由于聚酰亚胺薄膜比较薄,厚度常为微米级别,橡胶层在致孔过程中可起缓冲作用,以防聚酰亚胺薄膜在电磁铁通电瞬间或者致孔时受损,而且橡胶与聚酰亚胺薄膜一样都属于高分子材料,相较于金属片能更好的接触,而又比硅胶硬度高,能更好地与聚酰亚胺薄膜保持紧密贴合,从而使聚酰亚胺薄膜上的孔洞排布更加均匀,保证了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致孔板优选为加热板,可使得致孔针升温,以满足低温生产环境下对生产质量的保证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致孔时通过与聚酰亚胺薄膜紧密贴合的上、下孔板保证其平整度的同时限制其左右偏移,以保证孔洞的光滑度及均匀性,从而保证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质量;又由于致孔板上具有复数个致孔针,致孔板在气缸的向下推进作用下,一次可完成整张薄膜的致孔工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因此,该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满足了聚酰亚胺薄膜特殊致孔的特殊加工需求,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与精度。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系统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系统包括一台可放置待致孔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放卷装置、上述的加工聚酰亚胺薄膜的设备,一台将致孔后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收卷的收卷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姆勒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姆勒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89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制造装备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