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内支架压形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68530.0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49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孙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汤荞赫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内支架压形工装,包括芯轴、芯套、若干压形片和紧固件,芯轴一端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压形部与安装部,安装部周侧适于套设颅内支架,芯套一端设有第二压形部与适配部,适配部适于与安装部连接,以使第一压形部与第二压形部之间形成有适于放置颅内支架的压形腔,若干压形片设置在颅内支架外侧,以固定颅内支架,紧固件设于压形片外侧,以对压形片固定,沿芯轴向芯套方向,第一压形部的径向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压形部的径向截面积逐渐增大,通过将颅内支架套设在安装部上,使得颅内支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压形部和第二压形部上,从而使得颅内支架的两端的支脚受到第一压形部和第二压形部的挤压向颅内支架本体外侧扩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内支架压形工装。
背景技术
随血管造影技术与血管内栓塞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但对栓塞方法及手术操作等要求亦不断提高,特别对于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常出现栓塞器械脱落、逃逸等现象,需要使用颅内支架对栓塞物进行辅助,从而保证栓塞器械稳定于动脉瘤内。
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颅内支架编织装置,其包括相互连接的芯轴主体和芯棒,芯轴主体顶部设有螺母,用于固定单丝一端,芯轴主体顶部和底部固定有芯棒,通过芯棒回绕单丝,形成编织支架的头尾两端,其中,芯轴主体呈圆柱状结构,芯轴主体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单丝编织的纵横交错的螺旋凹槽,相邻螺旋凹槽的交叉处设置内凹的空隙,在每一个交叉点位置处的空隙顶面低于螺旋凹槽,便于单丝穿入和穿出,从而实现在芯轴主体表面编织颅内支架。
但是上述的颅内支架编织装置,由于颅内支架编织在芯轴主体表面,且芯轴主体呈圆柱状结构,因此编织完成后的颅内支架为圆柱状结构,使得颅内支架表面平滑,在放置在血管内时,容易出现滑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颅内支架编织装置,由于颅内支架编织在芯轴主体表面,且芯轴主体呈圆柱状结构,因此编织完成后的颅内支架为圆柱状结构,使得颅内支架表面平滑,在放置在血管内时,容易出现滑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内支架压形工装,包括:
芯轴,所述芯轴一端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压形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周侧适于套设颅内支架;
芯套,所述芯套一端设有第二压形部与适配部,所述适配部适于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形部与所述第二压形部之间形成有适于放置所述颅内支架的压形腔;
若干压形片,若干所述压形片设置在所述颅内支架外侧,以固定所述颅内支架;
紧固件,设于所述压形片外侧,以对所述压形片固定;
其中,沿所述芯轴向所述芯套方向,所述第一压形部的径向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压形部的径向截面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形部为圆台状或抛物面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形部为圆台状或抛物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形部与所述第二压形部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凸出所述第一压形部的柱状件,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芯套一端设有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适配部为沿所述芯套轴向设置在所述芯套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适于放置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沿所述芯套径向方向,所述芯套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适于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穿设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芯轴与所述芯套。
可选地,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安装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以连接所述芯轴与所述芯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68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阻燃抗冲击的复合纸板
- 下一篇:一种软性材料切割裁剪机